教師淪爲紙老虎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南某國中女學生以輕佻語氣挑釁老師的影片掀起社會熱議。僅是一句「放學了,該回家了」的叮嚀,教師卻遭學生嗆聲嘲笑。當師者的善意不僅得不到尊重,反而成爲戲弄的對象,正是校園現場「教師淪爲紙老虎」的最佳寫照。當羞辱能公開上演,誰能保證不會一步步升高爲肢體暴力?這是教育現場警訊,亦是社會不能忽視的裂縫。

其實,社會不是早就意識到校安問題了嗎?前年底某國中發生割頸案震驚全臺,教育部曾急忙宣佈「補助國中設置副組長」、「增置學務人力」等措施,聲稱要補強校園安全。但現實很骨感,因補助比例過低,多數學校需自籌龐大經費,加上符合資格條件的學校僅約5%,形同杯水車薪。政策看似大張旗鼓,實則淪爲形式,校安漏洞依舊存在。

更嚴峻的是,學校面對的不只是人力不足,更是人力錯配。新增人力多由代理老師兼任,卻須同時處理霸凌、性平、輔導等庶務,資源分散、成效有限。教師工會早已提醒,校安與學生輔導任務屬性不同,若未設置具專業背景、權責明確的專責人員,縱有再多補助,也只是頭痛醫頭,無法真正止血。

真正的解方在於: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安人力制度,由中央提供充足財政支持,並配置具備衝突處理和危機介入能力的專職人員。同時,更要回到教育的核心──恢復教師的基本尊嚴與管教權。如果老師只能好言相勸,當學生目中無師,那麼校園秩序何來?安全又從何談起?(作者爲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