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別天真以爲北京是紙老虎(吳崇涵)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對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表示,美國試圖刺激他攻打臺灣,但他不會上當。(新華社資料照)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相關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對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表示,美國試圖刺激他攻打臺灣,但他不會上當。此外,習近平也向大陸官員傳達這項警告,要中國官員對於此類言論必須特別注意。面對詭譎多變的兩岸情勢與美中對抗,吾人應該以更宏觀與具有學理的方式來看待這個訊息。

其實美國對於習近平是否準備對臺動武,不斷對全球發出警告。早先前海軍上將阿基裡諾表示,中國大陸仍舊目標在2027年前,建立武力攻臺能力,此「2027大限」言論,儼然成爲華府與臺灣,從官方、智庫與學界之共識。相關法案與政策制定,無不圍繞在2027年這個核心日期爲想定。

然而,習近平不只一次否認對「武統臺灣」有任何時間表。在去年參加APEC時,習近平否認在2027或2035有攻臺計劃。此次接見範德賴恩更明確指出,攻打臺灣是美國「拖累中國與破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計劃,他不會上當。此一論調應該也是面對俄烏戰爭後,北京對於地緣政治與區域衝突,新一輪的定義與見解。

國際衝突理論中,決策者在面對戰爭發起與準備,基本上圍繞「理性決策」作爲基本假定。即任何決策者面對發起戰爭,他們必須在「理性」的決策考量下,依據發起戰爭所具備的時間與成本,做出通盤考量。這其中包括儘可能地蒐集資訊,進行分析與評估,並做出成本與收益兩相權衡下,對己身「最有利」的方案。簡言之,發動戰爭並非兒戲,必須是在「打比不打」帶來相對效益更高之下,「武統臺灣」纔有可能成爲「較高階選項」。

習近平此一「不上當」言論,也並非空穴來風。面對拜登5次「援臺論」,加上華府鷹派人士與臺獨側翼不斷鼓吹美國傳統「戰略模糊」必須改變成「戰略清晰」,「幻想」與「臆測」中共武力犯臺似乎成爲顯學。假定北京真隨之起舞,那新一輪的軍備競賽與臺海之間進入現實主義的「戰爭即國家本性」,將伴隨兩岸人民未來數年。在缺乏良好溝通與交流的情況下,若產生任何衝突導火線,都有使衝突螺旋疊加,引發戰爭的可能。

北京是否對臺使用武力,必須分成「能力」與「意願」。簡言之,大陸就算「具備」全面犯臺的「能力」,但也要有充足的「意願」。習近平對外宣示不落入「戰爭圈套」,充其量只能展現出其目前沒有「意願」對臺動武。但若將來臺獨與分裂勢力獲得足夠的能量,足以改變兩岸目前現狀,習近平是否仍缺乏「意願」武力犯臺,則不得而知。華盛頓方面也非常清楚目前兩岸狀態,所以不斷提醒賴清德政府切勿觸碰紅線。

最後,我們仍必須密切注意,即使習近平現階段沒有意願爲臺灣問題與美國一戰,但切勿進入「紙老虎」的謬誤當中。戰爭的發生多因錯誤的資訊,錯誤的承諾,與無效的溝通。若認爲中國大陸不敢爲了臺灣問題與美國一戰,那對於人性的掌握與國際衝突的瞭解,就太過天真與瑰麗。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