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旅有巧思,消費“加速跑”

來源:光明日報

5月3日,遊客蔡雯來到江蘇蘇州開明大戲院沁蘭劇院,進入“華府”落座。隨着歡快的音樂聲起,沉浸式音樂劇《新唐伯虎點秋香》正式開演。

該劇目改編自清代吳信天經典彈詞《三笑》,結合當下語境,全新闡釋了唐伯虎偶遇華府秋香之後的愛情故事。“蘇州虎丘‘三花’——茉莉花、白蘭花、玳玳花和蘇州團扇等非遺元素巧妙融入劇中,整部劇地方文化氛圍濃厚,充滿煙火氣。”蔡雯誇讚道。

文旅如何激發消費新動能?今年以來,江蘇文旅通過政策加持、文化賦能和業態創新提升遊客體驗感,拉動文旅消費。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五一”假期,江蘇省納入監測單位共接待遊客3533.02萬人次,遊客消費總額達162.72億元,同比2024年分別增長15.62%和14.79%。

拓展文旅消費新空間

江蘇鼓勵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商旅文體融合、“夜經濟”品牌等消費新業態和新場景,創新多重體驗的複合型消費模式,全方位增強消費動能。1月2日,江蘇省財政廳、文旅廳等五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文體旅聯動提振消費的若干舉措》,圍繞促進入境旅遊恢復發展、支持發展文旅新業態、支持“夜經濟”品牌等十個方面,提出具體獎勵措施。

近年來,江蘇在繁榮夜間文旅經濟、促進夜間文旅消費方面成效顯著。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指南和評價指標,認定省級集聚區45個,其中16個入選國家級集聚區,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此次出臺的若干舉措明確,用“真金白銀”支持夜間文旅消費場景升級,比如,對省級以上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按年度累計接待遊客量分三個檔次給予高額獎勵。

“五一”期間,江蘇出臺多項便民舉措,方便遊客出行。南京爲乘火車抵達的外地遊客提供抵達十日內的景區購票和食宿等優惠;蘇州推出“自在遊”行李直送服務,讓“說走就走”成爲可能;揚州、連雲港東海等地向遊客開放政府食堂……一系列便民服務,既獲得了口碑,也溫暖了人心。

文化賦能打造消費新地標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在蘇州倉街,150米城市展面打卡牆以絲綢紋樣和配色之美裝點了街區。走進“袞和TA的朋友們”數字展廳,藉助沉浸式三維投影等科技手段,觀衆可全方位領略傳統服飾之美。

“這是一次對蘇州絲綢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全新數字表達和傳播。此次展覽首次將蘇州絲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清代‘石青緙五彩四團雲龍袞織成’以數字化形式動態呈現。”蘇州絲綢博物館館長錢兆悅介紹,展覽通過跨界聯合,打造倉街、平江、山塘文旅線路主題遊船專線,推出“絲綢+崑曲”服飾妝造體驗活動,聯動周邊商家開展十二章紋集章打卡等特色文旅消費活動。

南京的秦淮河夜遊和《大夢·紅樓》演出、蘇州的“拙政問雅”和園林版崑劇《浮生六記》、徐州的《彭城風華》……江蘇各地深挖文化底蘊,打造別具特色的城市文藝地標,構建“文化賦能”新生態。

業態創新激發消費潛力

“叮咚!‘大明都水監’第二季即將重磅上線!”4月30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微信公衆號發佈的一則預告,吸引了粉絲們關注。“這是我們博物館最受歡迎的互動體驗式展覽。”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介紹,觀衆可在同一個展廳空間獲得多次不同的探索體驗,親身感受運河的風雲變幻。

鄭晶表示,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共接待遊客13.73萬人次,開展教育活動近百場,文創收入超過420萬元。

在常州,迄今已舉辦十屆的太湖灣音樂節,已成爲遊客“五一”假期闔家歡的新選擇。與此同時,常州推出“一張票玩轉一座城”活動,帶動多個景區、酒店、餐飲商戶向太湖灣音樂節樂迷提供優惠活動。第十屆太湖灣音樂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70%的省外樂迷,帶動超過6.5億元的周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