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創新擴能 江蘇文旅消費迸發新活力
原題:提質創新擴能 江蘇文旅消費迸發新活力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年以來,江蘇文旅消費供需兩旺,以其火熱的消費態勢成爲提振全省消費的主力軍,爲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
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2025年一季度,江蘇納入監測的644家A級旅遊景區、75家省級以上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含建設單位)和84家博物館共接待遊客2.56億人次,遊客消費總額1106.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3%和11.57%。銀聯商務數據顯示,江蘇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1673.86億元,同比增長11.23%;佔全行業異地消費的28.90%;佔全國文旅消費總額的10.59%。
提質,引爆“全賽道”新消費增長點
水韻江蘇,浩渺煙波。百盞魚燈凌空擺尾,千架無人機點亮夜空,顧愷之、徐霞客等歷史名人“穿越而來”,蘇繡團扇與LED燈帶共懸舟楫,錫劇與電音同漾波心……一幅幅江南水墨畫交織詮釋着虛實相生的東方美學,於河畔激起漣漪。這是首個非遺中國年,亦是“城以文名”的新開始。
賞花向來是“春日經濟”的重頭戲。何處春深好,花開在鹽城,4條主題旅遊線路、28個旅遊點位,一展鹽城“春和景明”好風光;宿遷宿城以青春之名邀約長三角大學生,在花海中再拾童趣,體驗愜意微度假。春日江蘇的蓬勃風貌,爲經濟發展注入勃勃生機。
如今,文化富礦正轉化爲可觸、可及、可感的元素,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拓展文化產業新賽道、文化消費新藍海。
前不久,備受關注的首版“江蘇省米其林指南”正式發佈,囊括南京、蘇州和揚州三地的74家餐廳,衆多食客爭先預訂,奔赴而來;三月末,2025銀河左岸揚州棗林灣音樂節在揚州世博園火熱開唱,兩日共吸引6萬餘名歌迷共赴音樂盛宴,帶動周邊住宿爆滿。
江蘇正不斷織密人文鼎盛與經濟繁榮的“雙面繡”。
創新,拓寬“海陸空”文旅融合路
當疾馳的列車將“詩與遠方”無限拉近,車廂化作流動的江南畫境,一場關於速度與詩意的對話,正在長三角的軌道上悄然展開。這個春天,“水韻江蘇”主題旅遊列車重磅首發,聚焦銀髮遊、親子游等多元客羣需求,推出特色線路及優惠措施,組織非遺精品、文創產品上車展示,做到車內車外都有景、車上車下相配套、去程返程能銜接。從灘塗溼地到水鄉古鎮,高鐵串珠成鏈,催生出全域聯動的文旅新生態。
在南通平園池飛行基地,學員們在教練指導下,開啓了低空飛行之旅。作爲南通唯一通過認證的飛行起降點,該基地依託低空項目開設特色飛行體驗,並整合周邊資源打造成綜合性旅遊目的地,吸引衆多遊客。2024年,村營收達到365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4萬元,實現農業旅遊總收入超4000萬元。
790公里的大運河江蘇段至今仍千里通波,“百業+文旅”的融合發展,給沿岸城市帶來活色生香的美好生活。淮安裡運河畫舫串聯歷史地標,遊船穿行其中,恍若置身“紅燈十里帆檣滿”的漕運盛景;作爲全國首個全景式、大型沉浸演藝的古運河夜遊項目——“大運揚州”,一經推出就成爲文旅熱點。悠悠運河水,承載的是文化,流淌的是文明,浸潤的是詩意,更是引客來的深厚魅力。
擴能,擔當“挑大樑”使命新作爲
憑海跨江、擁湖枕河,江蘇密佈10萬條河流、290個湖泊、954公里海岸線,構建起“四水共融”的地理格局,江河湖海在這片土地上滌盪出無盡活力,也成就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要素。
“釋放文化、旅遊、體育等消費潛力”“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等內容被寫入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也爲加深、加速數字文旅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徐州《彭城風華》,將視覺藝術、水特效、裝置藝術、機械舞臺等科技融爲一體,在水天之間構築大漢風華;“數智牛首”以牛首文化爲核,通過知識圖譜、元宇宙、全景漫遊等技術形成各類應用場景。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帶動文旅行業深度變革,不斷催生新應用、新場景。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循着“China Travel”的魅力而來,文旅IP遊、非遺體驗遊、博物館探秘遊……漫步於歷史遺蹟與現代生活交織的畫卷流連忘返。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省26個開放口岸入境118.6萬人次,其中外籍遊客同比增長15.56%。銀聯國際支付渠道數據顯示,入境江蘇旅遊消費65.47億元,同比增長21.69%。(張書妤)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