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新市政大樓都更 廉政持續監督
民進黨基隆市議員指控基隆市政府新市政大樓都更案有讓利廠商疑慮,基市政風處長李國正13日強調,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案已成立廉政平臺,會確保都更程序公正無虞。圖爲新市政大樓預定地。(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基隆市議員指控基隆市政府新市政大樓都更案讓利廠商,恐成爲「基隆版京華城案」。基市都發處13日強調,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案一切依法辦理,該案已由政風處邀地檢署、調查局成立廉政平臺,舉辦聯繫會議審視招商文件資料,基市政風處長李國正指出,透過廉政平臺成功案例包括臺北雙子星大樓、淡江大橋等案,會確保都更程序公正無虞。
基隆市政府建物規爲統合辦公空間,市府規畫在中正路已沒有營運的公車修理場採公辦都更模式闢建新市政大樓,市府規畫提供1327坪基地來蓋2棟大樓,經費由投資人負擔,市府再分回其中1棟做爲新市政大樓,預計吸引投資51億元。
不過,民進黨議員鄭文婷質疑規畫有利投資方,市府不採BOT模式,卻要用都更合建操作,形同送大樓給建商,喪失土地所有權,擔心如同「京華城」翻版。
政風處長李國正昨日就廉政平臺運作方式向外界說明釐清疑義,他強調,市長謝國樑去年9月16日在新市政大樓預定地直播時,便主動要求政風處及都發處應成立機關採購廉政平臺。
李國正指出,廉政平臺是法務部廉政署於2016年爲因應國家公共工程需要訂頒「機關採購廉政平臺實施計劃」,該計劃有4大內涵,分別爲跨域合作、公私協力、行政透明、全民監督,由政風單位配合機關首長需求成立。他說,截至目前爲止,全國已開設廉政平臺共90案,中央機關成立37案,地方政府成立53案,總金額2兆1501億餘元,臺北雙子星大樓聯合開發案、桃園機場第3航廈興建案、淡江大橋建案都是平臺成功案例。
李國正強調,廉政平臺已開過2次聯繫會議,對外界質疑「共同負擔比例」及「權利變換與辦公空間分回」等議題,由主辦單位逐一澄清、研商應對策略,以確保都更程序公正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