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新市政大樓改建民代憂「京華城」翻版 市府:廉政平臺監督

基隆市政府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場規畫建新市政大樓,將採公辦都更模式興建。記者遊明煌/攝影

基隆市政府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場規畫建新市政大樓,將採公辦都更,市府提供土地規畫兩棟大樓,經費由投資人負擔,市府分回一棟做新市政大樓,預計吸投資51億元,年底前計劃公告招商。民代質疑有利於投資方不利市民,擔心恐成京華城翻版。市府說明,公辦都更案一切均依法辦理,成立廉政平臺監督。

市府上月底到議會召開新市政大樓專案報告第二次會議,市議員鄭文婷說,現址改建成爲「雙子星大樓」,到底怎麼分才公平,市府如分回較小的建物,無法將散落各地的局處全納入,與興建新市政大樓目標違背,無法達到改建目的。

鄭文婷表示,容積率、建坪如何分配,市府都沒有未說明清楚,規畫有利於投資方,而不是市民,令人擔憂。市府不用可主導的BOT方式,要用「都更合建」操作,事實上如同白送大樓給建商,喪失土地所有權,擔心圖利建商恐如「京華城翻版」。

針對外界關切「新市政大樓開發案」相關疑慮,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長謝孝昆說,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案一切均依法辦理,爲求公開透明,已由政風處邀集地檢署、調查局成立廉政平臺,召開聯繫會議審視相關招商文件資料。議會亦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監督。

相關疑慮都發處會審慎在廉政平臺妥善說明,並將相關會議資料於都發處網站公開供外界審視,請大家相信廉政平臺機制公正性。

市府指出,基地面積約1327坪,可開發總樓地板面積約1.8萬坪,土地權屬100%爲基隆市政府所有,市府擬規畫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公辦都市更新,市府提供土地,興建經費由投資人負擔,市府可分回辦公大樓。

市府評估如自行興建約需經費逾50億元,考量未來有基隆捷運建設經費需求龐大,決定採公私協力征求投資者引入資金,以公私協力來完成市政大樓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