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新市政大樓公辦啓動都更 引資民間51億興建
基隆市政府預計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廠新建市政大樓,將採公辦都更方式招商引資51億元興建,市府不必出資。市府強調,將建置行政透明專區定期公佈細節,併成立廉政平臺監督。(徐佑升攝)
基隆市政府因爲市政大樓老舊、空間不敷使用,預計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廠建新市政大樓,由於市府考量自籌款需要35億元,但又必須兼顧基隆捷運成本,因此參考國家住都中心與雙北市案例,將採公辦都更方式招商,預計吸引民間投資51億元興建,市府不必出資。但議員質疑是免費送出土地給廠商,籲所有流程應公開透明。市府強調,將建置行政透明專區定期公佈細節,併成立廉政平臺監督。
爲了興建新的市政大樓,市府推出基隆市首件公辦都更案,新址選定市府所有的舊公車修理廠爲基地,該處是基隆港「海景第一排」,距市中心及基隆廟口近,又緊鄰國道1號、臺62快速道路,交通相當便利。
基隆市政府預計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廠新建市政大樓,將採公辦都更方式招商引資51億元興建,市府不必出資。市府強調,將建置行政透明專區定期公佈細節,併成立廉政平臺監督。(徐佑升攝)
基隆市政府預計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廠新建市政大樓,將採公辦都更方式招商引資51億元興建,市府不必出資。市府強調,將建置行政透明專區定期公佈細節,併成立廉政平臺監督。(徐佑升攝)
不過,市府評估若以自行興建方式推動,需斥資50億元,中央雖可補助3成經費,市府仍需自籌35億元,對市庫吃緊,同時考量基隆捷運興建的經費支應,最終決定採公私協力的方式,徵求民間廠商投資興建。
基市府秘書長方定安表示,透過公辦都更方式與民間共同合作開發,由市府提供土地,不須負擔興建經費,可分回市政大樓與公益設施,這是目前國家對公有土地採都更活化資產的方式,於雙北及其他縣市亦有公辦都更案例。
市府指出,本案預計招商金額51億元,將採公開評選實施者方式開發,透過新市府大樓的興建及商業機能的引進,帶動基隆港東岸廊道的串連發展,目前已辦理招商文件草案公開閱覽,今年第2季正式公告招商徵選實施者。
市府強調,未來預計興建兩棟建築物,其中一棟爲市府未來辦公廳舍,希望將分散各地的行政單位集中,地面層則規畫開放空間及餐飲等公共服務機能進駐,另一棟則由投資人分回利用。
不過民進黨市議員鄭文婷質疑,市府宣稱「不需出資」看似划算,實則代價巨大,未來市府不僅不收權利金及租金,甚至將永久喪失土地所有權,但招商草案卻未向議會報告。鄭強調,市府應即刻公開此案自起始至今的所有資訊,並比照臺北市政府做法,將相關資料完整揭露於市府官網,供市民查閱。
基市府副發言人張家馨表示,市府都發處、政風處及地檢署已合作成立廉政平臺,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也將建置行政透明專區,將細節定期對外公佈,歡迎市民與外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