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新市政大樓估分回37% 市府:屬合理範圍勿汙名化公辦都更
基隆市府今天表示,基隆新市政大樓預估分回37%,屬合理範圍,盼外界勿污名化公辦都更。記者遊明煌/攝影
基隆市政府新市政大樓改建案爭議藍綠掀波,民進黨昨質疑分配比率圖利廠商,要求市長謝國樑應懸崖勒馬,勿將公有土地送建商,立即停止新市政大樓合建都更。市府今天反擊指,哪有還沒投標就出現弊案?盼勿污名化公辦都更與權利變換方式,並公佈預估分回比例約37%,分回比率屬「合理範圍」。
民進黨昨上午開籲停止市政大樓合建都更記者會,國民黨基隆市黨部昨下午迴應民進黨刻意混淆是非、誤導輿論,這樣的政治操作並非監督,而是政治鬥爭。
基隆市政府今開記者會說明,市府發言人呂謦煒說,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一切依法合規辦理,中央與各縣市都有公辦都更案例,本案並不是首創。未來將爭取對市府最優的共負比,讓好的廠商來競標,價高者得,爲市民爭取最大權益,也有廉政平臺全程監督,哪有說還沒投標就出現弊案?市府接受外界善意檢驗,但也盼勿污名化公辦都更與權利變換方式。
都市發展處長謝孝昆表示,此案採「公辦都市更新權利變換方式」辦理,中央至地方已有很多公辦都更招商成功的案例,他舉近期高雄市公告招商的林德官段公辦都更案爲例,其基地背景、面積、容積率與政府分回權值皆與基隆案相似。該基地原爲公車處管理之閒置眷舍用地,採公辦都更權利變換方式活化利用。高雄市府估計分回比率爲33.6%,而基隆新市政大樓預估分回比率約37%,顯示基隆分回比例屬合理範圍。
謝孝昆指出,有關容積率皆依現行法令辦理,基準容積率爲560%,並得依都市更新條例申請容積獎勵最高50%,上限爲840%。此案並未經都市計劃變更,也未提高容積率,與臺北京華城案性質完全不同。
臺北市都市更新整合發展協會理事長林育全表示,公辦都更應聚焦整體效益,包含公共利益、公私協力、招商引資與權益衡平等,本案可做爲示範,帶出基隆公辦都更第一步。
呂謦煒說,未來將透過廉政平臺網站持續公佈相關資料,讓市民清楚瞭解市府依法行政、以公共利益爲優先的決心,並持續透過公開資訊與廉政機制,確保每一階段透明可受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