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診療方案發布 檢測與藥品企業響應防控需求

2025年7月31日,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佈《基孔肯雅熱診療方案(2025年版)》,針對近期國內多地區出現的基孔肯雅熱疫情,進一步規範診療流程與防控策略。根據方案,基孔肯雅熱是由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關節痛和皮疹爲主要特徵,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本地傳播。國內數據顯示,2025年7月27日至8月2日,廣東省新增2892例本地病例,其中96%集中在佛山,目前尚無重症或死亡病例。由於該病與登革熱、寨卡病毒傳播媒介及症狀高度相似,精準檢測與對症治療成爲防控關鍵。

一、檢測技術升級助力精準診斷

基孔肯雅熱的診斷高度依賴實驗室檢測。《診療方案》明確,核酸檢測(實時熒光PCR、等溫擴增技術)是病毒確診的核心手段,可在發病早期檢出病毒核酸;血清抗體檢測(ELISA、免疫層析法)則用於IgM/IgG抗體篩查,輔助病程判斷。病毒分離技術雖爲金標準,但因操作複雜,多用於科研場景。

多家生物科技企業迅速響應檢測需求。萬孚生物聯動膠體金、分子診斷平臺開發多款檢測產品,覆蓋快速篩查到精準確診全流程;科華生物子公司西安天隆推出核酸提取儀及配套試劑,適用於疾控與海關場景;仁度生物研發的SAT試劑適配常規擴增平臺,可快速鑑別蚊傳病毒。

檢測需求激增推動技術迭代。廣東、甘肅等地強調強化監測預警體系,部分檢測機構已提供基於熒光PCR、二代測序的病原學檢測方案,爲病例鑑別與流行病學溯源提供支持。

二、藥品供應與防蚊產品成防控重點

基孔肯雅熱尚無特效藥,治療以緩解症狀爲主。《診療方案》明確推薦對乙酰氨基酚用於退熱鎮痛,並強調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相關藥企加速生產保障供應,國藥現代、達嘉維康等企業表示對乙酰氨基酚片產能充足,可滿足臨牀需求。

中醫藥在防控中發揮協同作用。白雲山感冒靈顆粒因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可緩解高熱與關節痛;片仔癀安宮牛黃丸被納入中醫治療方案,用於高熱驚厥等重症輔助治療。此外,白雲山板藍根顆粒憑藉抗病毒成分,成爲早期症狀管理的選擇之一。

防蚊滅蚊是阻斷傳播的核心環節。上海家化旗下六神驅蚊產品對白紋伊蚊有效趨避時間達8.2小時,產能穩定;西大門的防蚊窗簾經檢測驅蚊率超80%,時效達8-10個月;彩虹集團推出電熱蚊香液、氣霧劑等多場景滅蚊方案,配合物理驅蚊工具降低傳播風險。

隨着防控體系逐步完善,廣東等地疫情已呈下降趨勢,但輸入風險與蚊媒活躍仍存挑戰。企業從檢測、藥品到防蚊產品的多維度響應,爲公共衛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