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收費標準正式落地,對中介機構影響幾何?

中介機構IPO收費新規正式落地,將於2月15日起施行。這將對中介機構、擬IPO企業影響幾何?

從2024年8月份開始徵求意見,到12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再到2025年1月15日,《國務院關於規範中介機構爲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下稱《規定》)正式發佈。

與此前徵求意見稿相比,新規仍舊規定中介機構可以按照工作進度分階段收取服務費用,不得與上市結果掛鉤,但增加了券商承銷業務收費“不得按照發行規模遞增收費比例”。

多位券商投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整體影響不大,對於投行而言影響較大的是新增的條款。因爲保薦業務可以分階段收取服務費用其實利好於投行,但是在項目少、競爭激烈且企業未上市前不願支付太多費用等情況下,分階段支付實際難以實施。更重要的是承銷費用佔據大頭,以往超募部分能夠收取更高比例費用,新規實施後不能遞增了,不過目前環境下超募的現象也較少。

在業內看來,新規主要對那些違規收費的行爲影響比較大,比如券商承攬時低價搶客戶,到發行前籤補充協議加價的行爲將受到處罰。新規有利於提高中介機構獨立性和執業質量,防止中介機構與發行人不當利益捆綁。

相較新規的影響而言,受訪人士認爲,當前對投行而言,IPO數量下降以及募資金額下降等帶來的影響最大,更爲關注IPO何時能進一步放開。

超募部分不得遞增收費比例對投行影響較大

企業IPO發行費用一般包括承銷及保薦費、審計及驗資費、法律費用和信息披露費這四項費用,其中承銷及保薦費佔據大頭,這兩者中又以承銷費爲主。

根據《規定》,證券公司從事保薦業務,可以按照工作進度分階段收取服務費用,但是收費與否以及收費多少不得以股票公開發行上市結果作爲條件。

有保薦代表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希望保薦費用能夠按照工作進度分階段收取,因爲如果最終企業沒有成功上市,保薦機構也可以收取前期費用,但最終能否實施,還需要觀望一段時間。

“保薦費用分階段收取,需要整個行業都採取這種方式,不然實際落地很難。”一位投行人士分析稱,在保薦機構收取的IPO費用中,承銷費是大頭,前期收的保薦費其實並不多,對於擬IPO企業而言,沒上市等於一切爲0,前期一般不願意支付太多的費用,“而且前期增加收費,反而沒有競爭力,除非客戶非你不做”。

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也對記者稱,現在投行人多,項目少,對於企業來說是買方市場,不會願意多付錢。

據上述投行人士介紹,按照以往做法,保薦機構一般在交易所受理IPO申請後收取保薦費,有些企業成功上市後會在承銷費中將保薦費扣除,需要看雙方具體溝通的情況。但是保薦費並不多,一般在100萬元~200萬元,所以扣除影響也不大。

相較保薦費,投行更關注承銷費方面的新增內容。根據《規定》,證券公司從事承銷業務,除了應當符合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綜合評估項目成本等因素收取服務費用,還新增了“不得按照發行規模遞增收費比例”。

“相較而言,新增的這條規定影響較大些,因爲之前有的券商收費,超募部分的收費比例更高,比如募資5億元~10億元收費比例爲7%,超過10億元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收取,新規實施後則不能再遞增收費比例,主要目的在於抑制高價超募。”上述投行人士稱。

王驥躍也稱,對於收費規範的券商而言,此次新規帶來的主要影響是超募部分不能再遞增收費比例,不過現在新股發行超募的現象也較少,當前影響不大。

就此次新規對券商保薦及承銷費整體影響而言,上述投行人士稱:“感覺對我們影響不是很大,我們收費包括前期輔導費、保薦費和承銷費,其中輔導費在報了輔導後收取部分,輔導驗收後再收點,保薦費一般在IPO申請受理後收取,這兩個費用都不多,承銷費佔據大頭,在IPO成功發行上市階段,根據募集資金總額乘以一定比例來收費,新規後應該還是可以這樣收費。”

嚴監管不規範收費等違規行爲

除了券商之外,此次新規對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影響幾何?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往,會計師和律師服務IPO項目會收取一些前期費用,以覆蓋成本,IPO成功之後也有一定的獎勵。

就此次新規帶來的影響而言,“他們(會計師和律師)收費一般都是比較規範,對獨立性要求比較高,一般是按照工作量來收,比如審計了幾期就收幾期的錢,一般跟上市成功沒有關係。”上述業內人士稱。

當然,也有律所人士告訴記者:“新規下的收費與我們之前收費結構差異很大,因爲以往收費中,上市獎金是大頭部分,這與上市結果掛鉤,通過簽訂補充協議的方式來明確。根據現在的新規,相當於這部分收入沒有了,影響還是挺大的。”

在多位受訪人士看來,此次新規實施後,受到影響較大的是收費不規範的相關中介機構,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爲提出了規範性要求和處罰標準。

根據《規定》,中介機構在合同約定之外收取費用,或者以臨時加價等方式變相提高收費標準,或者違反規定在不同業務之間調節收取服務費用,或者通過獲取股票公開發行上市獎勵費等方式牟取不正當利益等行爲將被處罰。

相較此次新規帶來的影響,多位受訪人士稱,當前IPO階段性收緊對行業影響更大。

“現在IPO數量下降,發行上市的市盈率均較低,募資規模也下降很多,在此情況下,其實中介機構收費已經大幅縮水。”上述保薦代表人稱。

那麼,在IPO階段性收緊、收費更規範、競爭激烈的背景之下,券商保薦承銷費用是否也會進一步降低?

對此,上述投行人士認爲,收費再降低的話可能難以覆蓋成本,不過針對優質客戶,競爭激烈的話可能會適當降低一些。

多位受訪人士告訴記者,最關注的還是IPO何時能夠進一步放開。

2024年A股市場共新增受理上市申請77單(上交所8單、深交所3單、北交所66單),其中12月份新增受理的數量最多,達到38單(北交所32單、上交所4單、深交所2單)。與此同時,去年逾400家企業IPO折戟,創近年來新高。

去年12月份IPO新增受理增加也讓市場關注IPO是否有放開信號?對此,有機構人士認爲,有向好的跡象,有望逐漸恢復IPO常態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