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紅、白肉」怎挑?農糧署教3原則 保證好吃

夏季是火龍果盛產的季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夏季是火龍果盛產的季節,農糧署指出,火龍果熱量低、纖維高,有助促進腸道健康,且是少數富含蛋白質的水果,特別適合夏季食用,火龍果依果肉顏色可分爲紅肉與白肉兩種,其中紅肉甜度較高,選購時建議挑選果型渾圓飽滿、表皮無擦傷或病蟲害,且鱗片新鮮、無枯萎者爲佳。

農糧署昨(6/30)日於臉書發文指出,火龍果屬仙人掌科,是少數在夜間開花的果樹之一,依果肉顏色可分爲紅肉與白肉,兩者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水溶性膳食纖維,熱量低、纖維高,有助促進腸道健康,更是少見富含蛋白質的水果。

農糧署說明,7至9月爲火龍果盛產期。雖然紅肉與白肉火龍果外型相似,但仍有細微差異,紅肉品種屬「圓潤系」,果實圓滾、鱗片短小,甜度高,帶有類似甘蔗的甜味,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品種;白肉則偏「優雅型」,果形較橢圓,鱗片修長並帶有清新嫩綠色,甜度則普遍較紅肉低。

農糧署也提醒,選購火龍果時應挑選果形渾圓飽滿、表皮無擦傷、病蟲害或裂果,鱗片新鮮無枯萎,並注意果皮轉色是否均勻鮮豔,才能買到品質最佳的火龍果。

不少網友也提到,吃完火龍果後,隔天如廁時發現尿液或糞便變色。對此,農糧署表示,這是因爲火龍果富含甜菜紅素所致,屬正常現象,民衆無需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