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白肉火龍果怎麼分?農糧署曝「外觀差異」 不切就能知道

▲紅肉火龍果與白肉火龍果的外觀有明顯區別。(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東部火龍果正值盛產期,農糧署呼籲,民衆把握時機品嚐這顆「東部紅寶石」。火龍果除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外,還是少數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水果。紅肉、白肉與雙色火龍果不僅口感各異,外型與營養特色也大不相同,是夏季消暑又健康的優選水果。

臺灣東部約有206公頃專門栽培火龍果,得天獨厚的無污染環境與氣候條件,使果實品質特別優良。火龍果爲仙人掌科植物,夜間開花,分爲紅肉與白肉兩大類,皆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與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

雖然紅白肉火龍果外型相近,但農糧署提到,紅肉、白肉的細節特徵大不同,其中紅肉火龍果偏圓潤、短鱗片呈現活潑風格,白肉品種則偏橢圓、鱗片修長且帶嫩綠,氣質典雅。近期流行的雙色火龍果,融合兩者口感,果肉由白至紅漸層,視覺與味覺雙重享受。

雙色火龍果因果肉顏色層次分明而廣受青睞,不僅結合紅肉的香甜與白肉的清爽,外觀夢幻如調色盤。7至9月爲產季高峰,農糧署鼓勵消費者趁機嚐鮮,體驗不同於以往的火龍果風貌,刷新對這項水果的想像。

挑選火龍果時,可觀察三大重點:一看果型是否渾圓飽滿,二查表皮是否無擦傷、蟲害與裂痕,三觸鱗片是否鮮嫩無枯萎。掌握這些小技巧,就能挑選到品質上乘的火龍果,輕鬆享受東部紅寶石的健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