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首部曲》臺幣升值慘業?壽險業壓力大

臺幣狂升,爲因應匯率變動,壽險業者今年已提前因應,期將匯率造成的衝擊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圖/黃世麒

壽險業者投資與避險概況

市場擔憂恐將對海外投資部位較高的壽險業5月獲利帶來龐大壓力,成爲新臺幣急升的最受害產業。據悉,爲因應匯率變動,壽險業者今年已提前拉高避險比重,並將新資金部分轉向新臺幣計價的債券ETF、海外現金部位也有提高,將匯率造成的衝擊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等指出,新臺幣急遽飆升,是臺灣壽險巨頭在恐慌中集體對衝美元部位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對壽險業而言,這場挑戰可能僅僅是個開端。

外媒報導,自2000年初期開始,臺灣因貿易順差累積龐大的美元外匯,約佔臺灣GDP的5%至7%,如何有效運用這些美元成爲一個重要議題,因壽險公司同時面臨國內債券資產不足困境,兩者找到契合點。不過「依賴新臺幣融資但持有美元資產」的策略,產生貨幣錯配風險,外匯錯配程度超過其投資組合的40%,約爲4,600億美元,導致壽險業面臨三重風險:美元兌新臺幣貶值導致資產價值縮水、貨幣避險成本高昂吞噬利潤,以及美債殖利率走高造成資本損失。一旦美元貶值或美國利率上升,可能使整個產業出現鉅額虧損。

另據金管會統計,截至去年底壽險業投資國內外債券達21.89兆元,佔整體投資金額65.7%,今年3月底佔比升至66.8%,若以海外債佔整體債券約85%估算,今年新增逾2,000億元。觀察兩大壽險金控投資,富邦人壽去年總投資資產達5.17兆元,逾6成爲美元計價債券與股票,投報率達5.48%;國泰人壽投資資產規模達7.99兆元,具外匯風險資產佔近7成,投資北美市場比重提升至約52%,去年避險後投資收益率爲3.74%。

不過市場仍擔憂新臺幣升值衝擊獲利與資本適足率。壽險業者表示,目前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帳上水位充足,若月底升勢延續,仍可動用外匯準備金衝抵損失。

避險方面,以今年1月底爲例,當時新臺幣兌美元升值0.3%,壽險業主要避險工具之一的1年期無本金遠期外匯(NDF)避險成本從2.24%升至2.63%,1年期傳統換匯(CS)成本則從2.93%降至2.88%,若壽險業者完全未避險,恐產生高達373億元匯損,但投入避險成本約271億元后,產生85億元避險利益。同時透過如韓元、星幣、日圓、歐元、英鎊等不同幣別配置遠期外匯,觀察4月外匯市場,對衝部分新臺幣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成有效替代避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