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暴升見「29元」字頭 壽險業祭4招力抗匯損
▲臺美貿易談判在即,新臺幣匯率升值到「29」字頭,(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巫彩蓮/臺北報導
新臺幣升值壓力再起,今(26)日開盤不久看到「29元」字頭,午盤暫收29.87元,升1.53角或0.51%,這對擁有龐大海外資產壽險業無疑是一大挑戰,目前業者主要因應方式,包含增提外匯價格準備金、動用外匯價格準備金進行衝抵,以及申請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或是使用動態避險策略等4大方法,降低衝擊。
各國與美國貿易談判進行中,新臺幣在4月升值3.5%,6大壽險公司當中凱基金(2883)旗下凱基人壽採行外匯準備新制,4月勉力小賺4.3億元,其他5家壽險都是虧損,臺灣人壽虧13.22億元、富邦人壽虧24.1億元、國泰人壽4月虧25.7億元、新光人壽虧38.16億元,南山人壽虧90.9億元。
5月以來新臺幣升值幅度約6%,更甚於4月,這對擁有23兆海外資產的壽險業而言,損益、淨值是新一波挑戰,中信金(2891)、國泰金(2882)已登場金控公司法人說明,也對新臺幣升值做出初步評估。
截至第一季中信金旗下子公司臺灣人壽外匯準備金仍有140億元,根據臺灣人壽的試算,若新臺幣兌美元升值0.1元,帶來2.6億元的匯損,5月2日、5日臺幣總升值1.87元RBC(資本適足率)仍有270%左右,淨值資產比率也高出3%許多,就算新臺幣升到至29.5元兌1美元,臺壽的RBC仍在200%以上。
因應資本市場大幅波動,以及2026年保險業將接軌兩大國際制度,臺壽人壽董事會已經通過,將發行上限300億元的次順位債券,臺灣人壽RBC每提高1個百分點約需注資6億多元,300億元次債資金今年底前到位的可能性大,估計可提高臺灣人壽RBC約46個百分點。
4、5月新臺幣對美元急速升值,國壽評估,新臺幣兌美元每升值1%,國壽匯損約20億元,如果升值1角,國壽產生匯損約6.3億元,以今年4月爲例,臺幣對美元升值3.6%,扣除60%外匯價格準備金,約有73億元匯損,近期避險部位由2024年底64~65%,拉高到69%,同時增加了NDF避險並把時限拉長,從之前1至3個月,新增的部位可能拉長到6個月到1年,甚至長達2年。
5月新臺幣升值更大,升值幅度約6%,國壽董事會已經通過,申請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一旦經主管機關覈准,就會立即適用,第一季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約有146億元,4月增列305億元,合計目前約有451億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