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必修課!夫妻財產3種制度 怎麼選才能保障權益?
▲依據臺灣現行法律,夫妻財產製度有3種。(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張家瑋/綜合報導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理財規劃,不少網友戲稱「結婚是第二次投胎」,反映出婚姻對財務狀況的重要影響。Podcast節目《不管啦!給我錢》在最新一集中,分享了臺灣現行的三種夫妻財產製度,並解析不同制度對財產分配與婚後經濟管理的影響。
▲點擊收聽Podcast《不管啦!給我錢》,搞懂臺灣夫妻財產製度。
主持人強尼與海晴在節目中指出,依據臺灣現行法律,夫妻財產製度有三種,分別是「法定財產製」、「分別財產制」與「共同財產制」。每種制度各有不同的財產歸屬方式、管理權限及債務責任規範。
其中,「法定財產製」爲預設選項,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制度,婚前與婚後財產皆由各自持有與管理,若婚姻關係終止,則雙方可依「剩餘財產分配」原則,將婚後財產扣除債務後的差額平均分配,以達到公平概念。
若希望財產完全獨立運作,則可選擇「分別財產制」,雙方不僅財產各自歸屬,離婚時亦不涉及分配。最後則是「共同財產制」,夫妻婚後的所得與財產視爲共有,處分須雙方同意,離婚時平均分配,較適合共同創業或經營家庭事業的夫妻。
▲「夫妻財產製度」如何選才能保障權益?(圖/翻攝自《不管啦!給我錢》)
主持人最後也提醒,選擇適合的財產製度前,應與另一半充分溝通,不應避談金錢話題,避免「談錢傷感情,卻因不談錢傷婚姻」的情況發生。此外,即使結婚時已選定財產製度,若日後想變更財產製度,仍可透過法院申請夫妻財產製契約登記,非一次決定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