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專欄》臺灣要在中華民國史觀再光復一次

近年來,臺灣光復被民進黨政府全面忽略,今年10月25日則是大提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圖/民進黨提供)

10月25日「臺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您過得如何?

無論那天放假或上班、精彩或平淡,這個由國民黨和民衆黨立委多數決議制定的國定假日,是爲了紀念中華民國先烈先賢,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艱難,付出了極爲重大的犧牲,才讓臺澎金馬地區民衆在之後的數十年間逐步施行民主、安居樂業。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接受日本政府代表的投降並收回臺、澎失土,所以從民國35年10月25日起,將該日定爲臺灣光復節,放假1天。民國38年的同一日起,國軍在古寧頭浴血奮戰50餘小時、犧牲2千餘官士兵,最終擊退來犯共軍,時任國民黨總裁的蔣中正更在日記寫道:此役不僅保住金門,更保住臺澎。

古寧頭大捷是國民黨政府和民進黨蔡英文、賴清德政府都會採取實際宣傳與紀念活動的事件,尤其從蔡、賴政府因爲在內政上嚐到「抗中」的政治甜頭,又想閃避戰勝日本、光復臺灣此一重要史實,所以將它擴大慶祝。

國民黨政府重視臺灣光復是必然的,因爲這代表從中日甲午戰爭後就被日本奪走並殖民的臺、澎諸島終於迴歸祖國。但有人一直想把臺灣光復節翻篇,即使翻不過去,也要淡化它的意義。例如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後,只要遇到民進黨執政,就會把中(華民)國自戰敗的日本手中收回臺灣這段歷史,視爲欲除之而後快的國民黨政治話語權。

近年來,臺灣光復被民進黨政府全面忽略,就像對日抗戰勝利被幾乎無視或僅以日本的「終戰」視角觀之一般。國民黨不代表中華民國,所以官員偏狹地認爲慶祝光復節是國民黨的主張而予以杯葛,是完全不顧中華民國主體性的錯誤行爲。立法委員和監察委員應履行職責,制衡長期犯錯的官員。

整體觀之,在國家民族大是大非的歷史事件上,幾可謂蔡、賴政府見到中共就反彈,碰到日本便噤聲。

中共欲主導兩岸歷史話語權已不是新鮮事,民進黨政府若真確地站在中華民國立場加以澄清或反駁,國人支持都來不及!陸委會反駁中共當局將臺灣光復列爲節日時,力陳臺灣光復與中共毫無關係,這不禁令人想問民進黨政府:臺灣光復到底跟誰有關?若跟中華民國有關,近年怎不見總統或行政院長帶頭紀念慶祝?

另對於日本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受到殘害或壓迫的臺、澎住民,民進黨政府之前來不及做出貢獻,這些年來又可曾認真對待?承認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收復臺澎並讓臺灣人不再是二等國民,有那麼難嗎?可以寬恕但不可遺忘,這是衝突後各方尋求和解的重要原則之一。拿國內見解不同而不彰顯臺灣光復的重要性,不是官員怠惰的藉口。

見到官方默不作聲,民間的「中華民國行動派」自發舉辦臺灣光復相關紀念和慶祝活動,不禁讓人聯想,執政的「務實的臺獨工作者」們是否刻意忽視中華民國憲法所賦予的使命與責任,同時藉由避談日本戰敗的事實,以淡化臺灣歸還中華民國的事實。

即使「務實的臺獨工作者」們刻意淡化,也無法有力地否定由《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伏文書」到1952年《中日和約》,臺灣行政和主權治理均已交由中華民國政府。

清代大儒龔自珍曾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臺灣需在中華民國主體史觀中再光復一次,以避免惡紫奪朱,又可團結臺澎金馬大多數的民衆,有助中華民國國祚綿延。(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