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專欄》臺北燈節 上海只來了燈藝師
上海方原擬參加「臺北燈節」開幕活動並進行市政參訪,被陸委會技術性封殺。圖爲臺北燈節北門友好燈區樂游上海。(杜宜諳攝)
今年的「臺北燈節」,只有經臺灣民間單位申請的幾位上海燈藝師「有幸」順利抵臺觀摩交流。自2016年起,均得以在燈節期間受臺北市政府邀訪的上海市政府官員,此次無論是要參加開幕或閉幕式,或者進行市政參訪,一概被陸委會拒絕。
上海方原擬由臺辦主任金梅及文化旅遊局副局長金雷各組一團參加2月2日「臺北燈節」開幕活動並進行市政參訪,均被陸委會技術性封殺。
金梅率領的13人團被封殺的理由是,北市府送件太趕,致使中央未及審查。這是常見的中央行政裁量優勢。
金雷的團被陸委會封殺的理由是,經相關機關整體考量評估,認宜由兩岸各自的民間觀光協會(所謂的「觀光小兩會」)事先協商再行安排。後來金雷受邀組團參加2月16日閉幕式並進行市政參訪,也再次被陸委會以尚未經「觀光小兩會」討論爲由而拒發入臺證。即便上海官員並非來臺觀光,民進黨政府仍將「觀光小兩會」未能舉行當做拒阻兩岸市政交流的藉口,連外行人都看得出事有蹊蹺。
北市府藉舉辦燈節之便,邀請包括上海市在內的參展城市組團參加,並提供市政參訪等「加值服務」,交流市政治理經驗、促進情誼,這是兩岸地方交流或城市外交本來就該做的事,然而民進黨政府爲了技術性拒絕上海團,把沒開「觀光小兩會」那種風馬牛不相及的理由都用上了,令人匪夷所思。
參加「觀光小兩會」的是海基會、海協會分別授權的兩岸民間觀光事務組織,竟然會跟無涉恢復兩岸觀光且行之有年的雙城地方治理交流掛勾,顯示民進黨政府亂了套,其結果就是隻見上海燈藝師數人孤零零地來臺灣。
有人說兩岸地方交流是中共對臺統戰的一部分,應予禁絕。統戰並非「統一臺灣的戰爭」,簡單說,它是共產黨人爲達成某種政治目的,或瓦解某些政治敵人而想方設法交朋友、拉攏可拉攏的對象,以形成模糊或明確的政治聯盟,其實外交在某些方面也是如此。所以,只要認清統戰的本質,團結在中華民國國旗之下,同時對臺灣地區的自由民主體制有信心,兩岸交流其實並不可怕,反而還有穩定兩岸關係、徐圖未來的好處。
有人也可能因爲畏懼中共的對臺統戰,或不樂見兩岸接觸相對頻繁,故意說懷念兩蔣總統的堅決反共,及蔣經國總統的「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政策。他們其實有意或無意地貶損了兩岸當前的正常交流。
1979年的「三不」政策有其環境條件。當時兩岸軍力尚未失衡,臺灣方面甚至可能略佔優勢,而臺灣經濟一點都不依靠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則是大陸的約20%,不似去年僅爲4.3%左右,所以現在主張臺灣應對大陸採類似「三不」的做法,極度不切實際。就像民進黨自己常爲了圓一個政策轉變所講的「時空環境不同」,時代已變,當今諸多民主國家雖然反對或不接受共產主義,但仍會與共產政權往來,若硬拿兩蔣時代去針貶國民黨最近20多年來的兩岸政策主張,會有許多不適當或膠柱鼓瑟之處。
一葉知秋,這次臺北燈節來自上海的客人僅有寥寥幾位燈藝師,便知兩岸難解。令人遺憾的是,自稱「務實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今年元旦講話及詢答,提到「尋求兩岸對話與發展」、「歡迎跟中國進行對等尊嚴、健康永續的交流」,但其政府卻連健康、對等、不敏感、功能性、運作多年的正常地方治理互動也不同意,無異逐漸掏空15年來「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交流合作的成果。如此,誰會輕易相信賴清德那些看似善意、實則矛盾的兩岸政策呢?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