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專欄》尹錫悅短命戒嚴 升高區域風險

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晚間突然宣佈戒嚴,旋遭國會表決通過無效。首爾街頭4日一早就出現抗議人潮,民衆手持「懲處」標語要求尹錫悅下臺。(美聯社)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突然宣佈戒嚴、遭國會以過半數的投票否決後,被迫依大韓民國憲法撤銷戒嚴。美國國務院對此僅6小時的戒嚴的反應可簡化爲:事先不知情,根據民主法治支持韓國人民和美韓同盟,希望韓國可以和平解決內部政治歧見。

美國拜登政府在韓國內政紛爭中並未選邊站,這對已居於政治弱勢的尹政府不是件好事。此外,美國國務院聲明中重申「基於共享的民主原則與法治,支持韓國人民及美韓同盟」,可謂在明示韓國各界,美國挺的是符合民主法治的政治人物。

美國在此事態中非常強調民主法治的一個原因是,不少韓國民衆認爲,冷戰時的駐韓美軍與政治強人聯手壓制民主運動。所以美韓同盟在韓國逐漸民主化後,慢慢加大了共享政治價值觀的成分,例如2008年訪美的韓國總統李明博宣佈美韓同盟應基於「共享的價值觀、信任及和平」。而且韓國的民主與經濟發展,讓美國更加願意在軍事安全領域外,與韓國多方合作去維持以美國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

美國之所以關切韓國政局,當然不只是因爲雙方的共享價值可能受損,也不只是因爲美韓在衆多國際領域的合作會受影響。同樣重要的是,美國必須高度警惕因爲韓國政局不穩時,北韓可能鋌而走險升高軍事緊張,導致朝鮮半島甚至東北亞區域陷入動盪,嚴重損及美國國家利益。

美韓同盟最直接的敵人就是北韓。北韓有大約110萬現役軍人,7成部署在平壤至南部的非軍事區之間。雖然美韓聯軍人數不如北韓、實力勝過北韓,但北韓的導彈在5分鐘內即可抵達人口達2500萬的首爾,而且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手中還有核子武器,只要1枚彈頭沒攔截到,首爾居民的處境難以想像。

本年11月,北韓與俄羅斯的全面戰略伙伴條約生效,其中包括了雙方承諾當一方受到外力攻擊時,另一方應出兵支援。這又讓因韓國政局動盪所導致的可能軍事風險更加複雜難測。

在韓國有超過10萬的美僑。尹政府突如其來地宣佈戒嚴,若引起北韓誤判情勢而大幅升高威脅,美國政府勢必考慮撤僑,這也是美國關切韓國局勢的原因。撤僑是美國以優勢兵力與外交實力可做且必做的。這次美國駐韓使領館均於尹錫悅宣佈撤銷戒嚴的12月4日清晨,針對在韓國境內的所有美國人民發佈通告,請他們隨時注意當地新聞並聽從當地官員與相關機關的指示。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即將於明年1月20日上任,已對拜登政府苦心建立的美日韓高峰會及即將成立負責協調的三邊秘書處埋下變數,若尹錫悅因此提前下臺,這三邊國安機制恐將立即暫時跛腳。

(作者爲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