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挖礦工”出沒,信用卡套現炒金靠譜麼?

年初以來,現貨黃金價格直線飆升,屢創歷史新高,一度突破2940美元/盎司,價格累計漲幅已超過11%。

黃金價格瘋漲之下,不少投資者“追漲”黃金,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 近期更是出現了試圖通過刷卡購買黃金來實現信用卡套現的方式,聲稱低成本或無成本“炒金”,能獲取不小利潤。 業內人士提醒,使用信用卡投資黃金並非穩賺不賠,其背後隱藏着巨大的風險,投資者很有可能會遭遇虧損。

刷信用卡炒黃金

隨着金價持續上漲,自稱是黃金“挖礦工”的羣體在社交平臺上出沒,提及一種信用卡套現的操作方式。據記者瞭解,這種“挖礦”方法首先用信用卡購買黃金,然後將黃金轉賣給貴金屬回收平臺,從而獲取現金。

記者注意到,上述方式爲在社交平臺發帖募集“礦工”成員,隨後引流到特定羣組中,不定時發放“搶金”攻略,往往指定一種或多種黃金商品。羣組成員分爲兩類,一類是爲賺取黃金價差利潤,買到特定黃金商品後,自發向回購商出售,賺取現金;另一類則爲賺取“佣金”,買到指定的黃金商品後,轉讓給羣主(羣組發起人)後,賺取現金。

“使用部分銀行免息分期貸款,或者用積分來抵扣購買黃金產生的利息,就可以實現成本最低‘搶金’,前後可能只涉及出售黃金的手續費。” 一名來自江蘇的羣組成員向記者表示,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實現低成本甚至無成本獲取收益,還能積累信用卡積分。

例如,信用卡免息期通常至少在30天以上,在黃金價格相對低位(如800元/克)時買入,等到黃金價格上漲到850元/克時賣出,不僅能賺取差價,還能用這筆錢還上信用卡賬單,甚至還能賺取額外的利潤。

記者注意到,當前部分平臺、金店買黃金能使用多家銀行的信用卡。比如,周生生金店就支持交通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信用卡分期,店鋪還有折扣專區的滿減活動,例如信用卡刷滿5000元立減220元、刷滿3000元立減100元。中國黃金京東自營店支持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的信用卡支付。

銀行最近也興起回購黃金的業務,例如農業銀行發佈的黃金回購攻略就顯示,該行在全國開通了近3000個黃金回購網點,有投資者表示這種黃金“套現”方式變得更爲暢通。“黃金品牌店、銀行都有完整的出售和回購渠道,使得黃金‘變現’更加容易。”一名來自河南的羣組成員對記者說。

炒金風險大

通過刷卡購買黃金,等待其價格上漲後再賣出以獲取增值利潤的方式,看似有利可圖,但背後風險重重。

“信用卡炒金實際上風險很大,投資者可能會面臨虧損。”一位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購買金條時,通常在黃金交易所的基準金價基礎上,每克至少還需額外支付10元的手續費。而在回購時,回購價格一般會在基準金價基礎上每克減少2~4元。這也就意味着,如果購買投資型金條,投資者實際需要承擔每克大約12~14元的手續費成本。

黃金價格波動較大也構成風險。具體來說,若黃金價格上漲,漲幅帶來的收益至少也要高於投資成本,若黃金價格下跌,投資者更可能無法在出售時獲得預期收益。

“一旦購買後金價下跌,並且在信用卡還款日之前仍未回升,投資者就不得不低價拋售,最終導致虧本套現。” 一名股份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對記者表示,儘管去年以來黃金價格漲勢迅猛,但黃金接下來的走勢難以準確預判,如果免息期到期日投資者還未還上本金,將面臨銀行收取透支利息,還有可能形成不良信用記錄。

黃金回收平臺的規範性參差不齊,也可能導致投資者無法獲取預期收益。當下,黃金回收市場魚龍混雜,存在回收價與市場價價差較大、手續費不一、回收商刻意擡高回收門檻等現象。

一名品牌珠寶商告訴記者,投資者容易遇到的黃金回收常見的“套路”涉及稱重、純度等方面。比如,一些商家可能在稱重設備上做手腳,以黃金磨損等理由減少克數。再比如,給出較高的黃金報價,但最終稱黃金純度不足殺價。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信用卡黃金“套現”達到一定數額可能構成違法。肇慶四會律師鄧國盛指出,被招攬人員往往因配合他人套現,涉嫌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這種套現行爲將給自己的財產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值班編輯: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