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牛市撲面,銀行信用卡“防套現”挑戰復燃
金價狂飆之下,通過刷卡購買黃金實現信用卡套現的“套路”,正在悄然呈現復甦之象。
華爾街見聞·信風注意到,近日有多名互聯網用戶在社交平臺分享信用卡套現模式,稱可通過“刷信用卡買黃金,再通過貴金屬回收平臺銷售”來套取現金。
據相關分享所述,各行頻繁分發信用卡“免息券”疊加金價持續走高,這一手法的套現所需的中間成本僅有手續費一項、部分渠道甚至無需手續費,成本不僅遠低於傳統套現“中介”,甚至有可能通過黃金價差實現盈利。
站在當下金價高點回溯,這一“套路”確有其合理性。
利用信用卡授信額度來變相套取現金的操作,歷來爲法律、各銀行與平臺所禁止,額度套現的灰色業務也催生了大量的中介、催收產業、諮詢產業。
信風瞭解到,當下銀行信用卡取現業務的手續費成本約在1-3%,但額度有限;通過POS機等灰色產業則可實現大額套現。
信用卡之外,利用實物套現的“套路”消費貸平臺同樣常見。
例如此前一款手機消費貸套現APP,提供黃金、手機等大額產品銷售、回購完整產業鏈的完整消費額度套現服務,但手續費高達15%。
相較之下,近期“買黃金套現”接近0%的手續費着實具有吸引力。
事實上,這一“套路”在昔日的金價上行期也曾出現。
2012年的金價牛市中,就曾出現過一則號稱“史上最牛信用卡套現法”的網文,宣稱“信用卡買黃金再賣出能合法套現額度,比在黑中介套現要安全得多。”
據其所述,如果套現金額較高,甚至可利用免息期投資高收益理財產品,賺取更大價差。
十多年前的手法,如今仍在重演。
信風注意到,本輪金價狂飆之下,有信用卡購金者在社交平臺稱已0%手續費成功套現;亦有用戶試圖通過信用卡買黃金賺差價,但未把握好時機已虧損過千。
更進一步,黑市裡甚至有不法分子集中收購信用卡,通過買賣黃金完成“洗錢”。
福建地區一位信貸人士透露,“現在通過黃金大額套現的,很多是洗錢,渠道很多,淘寶、拼多多、閒魚就能完成。”
例如此前,就曾有不法分子在網上發佈廣告,聲稱幫助“黑戶”包裝流水做貸款,實則是利用消費者銀行卡買賣黃金完成“洗錢”。
這意味着金價狂飆下,銀行正面臨着更嚴峻的合規挑戰,一方面是如何杜絕新形式的信用卡套現活動,另一方面則要關注如何加強審覈、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業內看來,這種套現方式存在較大風險。
一名貴金屬行業人士曾指出,該方法“費事、成本高、面臨價差風險。”
黃金買賣之間存在價差成本和價格波動風險,若金價出現波動,一番買賣“操作”後,實際支付成本甚至可能遠高於非法的POS機;同時部分銀行對信用卡刷卡審覈較嚴,頻繁刷卡購入大額黃金可能引發關注。
當下已有多家銀行鍼對相關案例作出過風險案例警示。
浙商銀行就曾通報2023年3月起,李某等人通過批量購買 信用卡賬戶,刷卡購買黃金首飾,再進行變賣的方式,進行洗錢分贓。
據悉,該案例已經江蘇無錫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洗錢罪、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五年九個月,其餘涉案人員另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