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好吃但黃麴毒素不要來 食藥署預告花生脫殼業者衛生指引務必防黴

臺灣氣候高溫潮溼,花生產品容易滋生黴菌,產生被認定爲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花生製品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許多人愛吃花生,但臺灣氣候高溫潮溼,花生產品容易滋生黴菌,產生被認定爲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爲強化源頭管理,衛福部食藥署近期預告「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指引」,食品組副組長蕭惠文說,透過指引,建議國內39家花生脫殼場業者,自主落實病媒防治、原料把關、分級選別等措施,避免發黴花生產品混入,影響食品安全。

食藥署進行包含黃麴毒素在內的「真菌毒素」監測檢驗,花生製品爲關鍵項目之一。根據前述指引內容,國內氣候高溫潮溼,容易滋生黃麴毒素,且一級致癌物「無安全耐受量」,無法藉加工製程去除。爲強化源頭管理,提高花生製品衛生安全品質,訂出指引供國內脫殼業者,參考指引內容及實際作業情形,精進並落實自主管理,確保花生產品衛生安全。

蕭惠文指出,本次指引管理重點有三:

第一,廠區清潔與病媒防治,要定期清理花生碎屑,避免吸引老鼠、蟲害等病媒入侵。

第二,原料驗收把關,收貨時務必檢查花生是否有潮溼或發黴情況。

第三,做好分級選別,透過人工或色選機,剔除發黴、變色等不良花生,確保品質穩定。衛福部盼藉這份指引,協助脫殼業者建立標準流程,督促業者控制製成溫溼度,避免黃麴毒素產生。

蕭惠文表示,花生從花生田採收,經脫殼後,即爲「花生仁」,由其餘業者加工成各項花生制食品,從事脫殼以外的食品加工業者,食藥署已訂定「花生及其製品製造業者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之指引」。 不論是脫殼業者,或花生產品其他製造過程業者,都須遵守依「食安法」訂定的GHP規範,否則恐面臨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