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某校長爆權勢性侵 縣府遭控消極不作為

花蓮縣爆某校長疑在公務出差期間,利用其身分,邀請被害人餐敘並飲酒,趁被害人不勝酒力,發生性關係。被害人先生今偕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及婦女團體舉行記者會,質疑花蓮縣府主管機關對案件無作爲。記者屈彥辰/攝影

花蓮縣爆某校長被控在公務出差期間,利用其身分,邀請被害人餐敘並飲酒,趁被害人不勝酒力,發生性關係。被害人先生今偕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及婦女團體舉行記者會表示,被害人在事件後,害怕、無助、自責,在先生支持下投書縣長信箱,陳述該校長行爲不檢,縣府主管機關卻毫無作爲。

被害人先生說,他的太太到現在想到事件,還是無法完整表達,他看着太太承受痛苦跟壓力。他說,他太太在去年11月21日、22日來到臺北因公出差,會議中該校長積極邀請他太太進行會後餐敘,因對方爲校長,他太太認爲這可能是因公的餐敘,所以與會,結果酒醉後被帶到汽車旅館,發生性侵事件。

被害人先生表示事件發生在凌晨,當天他太太將所有事實說出,因擔心他誤會。他太太擔心工作受影響,直到2月1日離職後,才進行後續的報案跟程序,後續也接受身心治療,沒有好的轉變。被害人本身也變聲錄音,表示非常擔心遭受外界誤解,也自責是否爲自己做錯。

陳培瑜表示,當社會發生涉及性別暴力或性騷擾的案件時,制度是否足夠嚴謹、政府是否負起應有的監督責任,以及被害人是否能夠獲得及時的保護與正義,都牽涉到每個人的安全,也攸關每位公民的身體自主權與性自主權。

陳培瑜強調,自性平法上路以來,卻經常發生受害者的聲音被壓制、機關態度消極,基本的調查程序拖延不決等狀況屢次發生,導致加害者逍遙法外,被害者卻承受更大的壓力與二度傷害。反映地方政府在性平事件的處理,仍然存在嚴重的漏洞。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不該再讓性平機制形同虛設,讓原本應該受到保護的人,反而陷入更深的痛苦與無助。

楊華美表示,花蓮縣政府去年12月5日就得到訊息,12月19日回覆,需待司法審判定讞,她在12月23日收到陳情信件,跟教育處聯繫,但都沒有積極調查。這種應作爲而不作爲的態度是消極還是包庇?行政與司法訴訟是兩件事,花蓮教育界這麼大的風紀案件,相關的主管機關,不可以置身事外。縣府應調查事實,對有違失校長進行懲處;甚至依性工法,在調查過程中,可以先行對行爲人停職。但很遺憾,被害人陳情至今兩個多月,仍然沒有看到主管機關的動作。

楊華美也說,有收到來自各管道的壓力,她認爲這案件要找當事人,要和解、溝通都應該針對當事人。相關機關應該積極主動調查,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籲請花蓮縣政府立刻啓動調查,還原事實真相。切勿放任外界散播不實的耳語風聲,遏阻任何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企圖。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說,因職務而衍生且行爲人與被害人有權勢關係,應屬於性工法適用範圍。不管被害人要不要提告、要不要提職場性騷擾申訴,應有立即通報責任和處理、協助被害人轉給後續服務單位的責任,如有家屬連同遭受影響,也需要一起提供協助。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說,臺灣社會面對類似性平事件,「羞恥必須從被害人轉向加害人」, 做錯事造成麻煩的是加害人,不是被害人,被害人往往因爲害怕被指責或性侵污名化而不敢立即揭露,一旦揭露將會承受很大的社會壓力,發聲不僅僅是爲自己,也是爲更多發生事件的被害人展現勇氣,期望各界共同關注和支持,避免此類事件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