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撤離計畫卡關 縣府喊公所災後人手不足 中央籲全縣總動員
花蓮縣政府行研處長陳建村(右)表示,光復鄉公所稱撤離8500多人有困難,目前無法覈定。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左)說,縣府應動用全縣資源,才能因應大型災難撤離。記者王思慧/攝影
馬太鞍溪堰塞湖上月23日潰決釀災,地方需提出撤離計劃並覈定完成,纔有機會解除紅色警戒。花蓮縣政府表示,光復鄉公所稱撤離8500多人有困難,撤離計劃還需要多方補足具體實行細節,目前無法覈定。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縣府應動用全縣資源,才能因應大型災難撤離。
季連成表示,解除紅色警戒4個要件已達成3個,包含湖體穩定、堤防鞏固及疏濬工程,剩下地方撤離計劃。規畫疏散對象主要爲3鄉鎮12村裡保全戶,共1837戶8524人,警戒範圍從嚴認定,比堰塞湖潰決前畫定的範圍更大。
縣府行政暨研考處長陳建村指出,撤離計劃由鄉鎮公所在第一線執行,但光復鄉公所本身也嚴重受災,機關都無法上班,許多鄉鎮公所同仁自己家裡也受災。這次要在很短的時間裡完成8500多人疏散與撤離,鄉公所人員都很煩惱。
陳建村表示,「是不是再爭取一點時間,把計劃不足的地方補足」,包括幾個人在哪個地點,然後要動員幾人幾車分別是什麼類型,同時希望中央積極協助地方政府。縣府會跟前進協調所、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3個鄉鎮公所,再一次就這個撤離疏散應變計劃,取得大家共識,讓撤離計劃更加的精進可行。
陳建村說,目前撤離計劃書草案盤點10處收容處所,可容納1334人,但是不是隻有這些人,都還需要再進一步確認。撤離的場所除了室內還有戶外空間,例如光復糖廠、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對於垂直避難,會採取比較保守的立場看待,希望優先不以垂直避難納入疏散撤離模式。
「沒有一個縣市的能量不夠」季連成說,像這種大型災難,必須動員花蓮所有救災量能,包括消防車、救護車、多間醫院,徵用替代役,還有國軍部隊,資源的盤點一定要非常徹底、廣面看資源,而不是隻看光復鄉的資源;如果這些盤點完畢後,不足的地方,再從外縣市來支援。
季連成說,其他10個鄉鎮的所有資源,全投入在這裡,縣市政府依據災防法,可以調用徵用縣內所有資源。對此,陳建村僅表示,縣府還需要一些時間詳細盤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