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到陸家嘴精選丨美股下跌是調整還是牛轉熊?英偉達財報明早來襲!特斯拉FSD正式入華 智駕競爭一觸即發

①納指與標普指數連跌四日 美股下跌是調整還是由牛轉熊?

美股隔夜收盤漲跌不一,納指與標普500指數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科技股跌幅領先,所謂的美股科技股七巨頭悉數走低。分析師指出,領頭羊公司漲勢疲軟,部分公司財報雖好但股價卻低於預期,暗示市場情緒不佳。此外,美國政府可能在3月14日關門、4月實施高額關稅以及美聯儲推遲降息等不確定性因素也加劇了市場的擔憂。宏觀環境方面,美國通脹高於美聯儲目標,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美元走強,均對美股市場不利。儘管如此,部分分析師認爲美股當前的回調只是“健康盤整”,在新年大漲後,市場預期需要重置,今年美股公司強勁的盈利增長和行業表現表明,美股仍有望實現上漲。

評論員許戈:開年以來,美股表現不佳,納指跌了1.47%,標普只漲1.25%。相對來說,歐洲德國DAX指數漲了12.2%,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了11.3%,美股的不振主要受兩條主線的影響,即中國DeepSeek的橫空出世,以及特朗普上臺新政;另一條副線影響是降息,因爲預期通脹上升,降息概率下滑,帶來市場的不利影響。個人認爲這仍是美股的調整,不是轉熊,今年仍是AI賦能美股,或者說科技支持美股向上的一年。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錢啓敏:美股短線震盪回調,獲利回吐的可能性較大。

②英偉達財報明早來襲 黃仁勳迴應DeepSeek衝擊:未來算力仍至關重要

英偉達將在明早美股盤後公佈財報,此前,DeepSeek發佈的開源推理模型R1在海外引起巨大反響,並引發美股“AI寵兒”英偉達單日市值一度蒸發近6000億美元。英偉達CEO黃仁勳近日迴應稱,市場對DeepSeek的誤解是英偉達股價暴跌的原因。他指出,儘管R1減少了對算力的依賴,但AI的後訓練和推理階段仍需強大算力。黃仁勳還強調,預訓練並非AI的全部,後訓練纔是智能的核心。近日,摩根大通美國股票研究部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DeepSeek可能會對英偉達產生積極影響。小摩分析師表示,DeepSeek展示的成本效益和AI創新將帶來對更高性能GPU的“強勁需求”,英偉達有望從中受益。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座副教授李徽徽:1)DeepSeek R1的推出降低了推理階段的算力需求,但AI產業鏈的核心不僅是推理優化,還包括大規模訓練、強化學習和多模態融合,這些環節仍高度依賴高性能算力。我的觀點是英偉達的優勢在於端到端AI基礎設施,而非單一的GPU供給。DeepSeek的創新推動了AI計算架構的優化趨勢,但AI算力的長期需求不會消失,而是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演進,未來仍需多方協同發展。2)英偉達即將公佈財報,市場關注其數據中心業務增長和AI芯片需求的持續性。短期來看,生成式AI熱潮仍支撐GPU訂單,但資本開支週期波動可能影響增速。此外,英偉達在高端AI算力市場的定價能力和供應鏈管理將是關鍵。本次財報不僅要看營收和利潤,還需關注庫存、訂單指引及未來AI應用落地的商業化進展。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錢啓敏:英偉達更關注自身技術能否保持領先。國內芯片製造商供銷兩旺,雖然全年業績不及預期,但季報業績逐步上升,說明行業仍維持高景氣度。

③特斯拉FSD正式入華 車企智駕戰一觸即發

特斯拉昨天宣佈在中國市場正式推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標誌着其備受期待的全自動駕駛FSD功能正式入華。此次更新的FSD功能包括交通信號識別、導航輔助、智能變道和自主路徑選擇等四大核心功能。但目前僅面向已購買FSD的車主開放,且定價爲6.4萬元人民幣,採用一次性買斷模式。特斯拉FSD的入華不僅加劇了市場競爭,也推動了整個行業向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邁進。地平線創始人餘凱預測,2025年將成爲智駕普及的拐點,未來三年將進入“脫手開”時代。

評論員許戈:特斯拉FSD功能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今年或成爲智駕普及的拐點。但特斯拉表示,本次軟件更新不同於美國的FSD功能,不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但基本功能完整,這無疑將加劇中國智能駕駛企業的“價格戰”競爭,特斯拉的定價覆蓋高端客戶,對中國車企提出新的挑戰。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錢啓敏:特斯拉FSD入華,將對國產智駕帶來“鮎魚效應”。智能駕駛可能更爲接近商業化應用,有望成爲未來汽車消費的新亮點。

④“退租數據中心”傳聞引熱議 微軟罕見迴應 高盛力挺!

據TD Cowen報告,微軟已取消美國“數百兆瓦”容量的租約——相當於大約兩個數據中心,並終止了與至少幾家私人運營商的協議。這引發市場對其AI計算能力是否超出長期需求的擔憂。TD Cowen推測,微軟此舉可能與OpenAI將部分計算任務從微軟轉移到甲骨文有關,也可能是微軟調整數據中心佈局,將部分海外投資重新分配至美國。微軟迴應稱,本財年計劃投入800億美元用於AI數據中心的計劃未變,強調將戰略調整部分地區的佈局。高盛重申了微軟的買入評級,預計微軟股價還有22.5%的漲幅空間,並維持微軟對2025和2026財年88億美元和91億美元資本支出的估算。

評論員許戈:微軟此舉影響市場對AI的信心,涉及到幾個方面:1)算力需求減少?2)各大巨頭會削減AI支出?3)數據中心甚至電力需求降低?該消息一度引發歐洲能源股大跌。個人認爲,隨着美國各大廠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OpenAI和微軟的合作也在發生變化 ,戰略性調整之下,微軟並不想太過於依賴OpenAI,可能想搭建自己的AI模型,今年微軟整個AI支出在所有地區都將保持強勁增長。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錢啓敏:微軟退租有適應算力需求新變化的考慮。人工智能高景氣持續,算力產業鏈值得繼續關注。

⑤高盛全球汽車產銷趨勢喜憂參半 但工業科技板塊投資機遇凸顯

高盛近日發佈的美國汽車與工業科技行業研報稱,全球汽車銷售和生產趨勢喜憂參半,2025年汽車產量預計低至中個位數下降;關稅風險未納入公司指引,但可能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強勁,但增長率可能放緩;自動駕駛技術持續進步,但盈利前景存爭議;工業市場可能已見底,但復甦力度存疑。高盛認爲,未來12個月工業科技板塊存在更好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在電子元件和電子製造服務領域,如百通公司(BDC.US)、泰科電子(TEL.US)、安費諾(APH.US)、偉創力(FLEX.US)、捷普科技(JBL.US)、KeySight Technologies(KEYS.US)。

評論員許戈:今年全球汽車銷售平平,產量可能下降,行業還面臨關稅挑戰,當然無人駕駛可能帶來新的增量,是汽車今年的一個增長點,但整體市場可能表現一般,已經達到一定飽和度。與之相比,工業科技可能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出現新的需求發展與機會,比如人形機器人、AI醫療都可能帶來相應的工業科技的發展,所以工業科技的投資機會或更顯著。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錢啓敏:智能駕駛成爲未來車企的競爭焦點,產業發展將繼續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