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 | 人民網評:奏響津門文化新樂章

津門故里,海河之畔,"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將在天津古文化街啓幕。這不僅是津派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對中華文化深厚底蘊與時代活力的深情禮讚。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歷史長河中沉澱的智慧結晶。早在文明萌芽時期,中華先民便在與自然的互動及族羣交融中,孕育出"合"的智慧。從"協和萬邦"推動了不同族羣的協作融合,到"書同文、車同軌"整合多元文化,再到隋唐秉持"胡漢一家"展現包容氣度,這種歷史基因讓"和合發展"成爲中華文明存續的底層密碼,使其在歷史進程中保持連續性,成爲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古老文明。​

天津的文化,因水而興,因港而盛,滋養形成了獨特的津派文化。在天津,河與海不只是風景,更是這座城市的氣質密碼。從獨樂寺的飛檐雕花到"萬國建築博覽會",從十八街麻花的酥香到天開園的創新,開放與包容,是這座城市的底色。

從近代開埠通商,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到如今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吸納融合多元文化,天津始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擁抱世界。此次"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聚焦"兩個結合",深化文化"兩創",正是要弘揚津派文化中開放包容的風範,展現中華文化在交流互鑑中不斷髮展的強大生命力。

講好天津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部分。天津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城市治理現代化等方面的探索和成就,是新時代中國發展的縮影。此次活動通過可視化傳播,藉助現代傳媒技術,將文化信息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讓文化跨越時空限制,觸達更廣泛的受衆。這無疑是一次創新的文化傳播嘗試。藝術化敘事能夠將抽象的文化內涵轉化爲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讓觀衆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互動化表達則打破了傳統傳播的單向模式,讓觀衆從被動接受轉變爲主動參與,增強文化傳播的體驗感和趣味性。

2025年是上合組織的"中國年"。"何以中國·和合共生"這不僅是一個活動的主題,更是對中華文化本質特徵的深刻詮釋。天津,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綻放津派文化魅力,奏響津門文化新樂章,向世界展現2025上合組織峰會主辦城市的時代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