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廣德:深耕公民道德建設 奏響和諧文明新樂章
近年來,廣德市創新打造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融合發展模式,通過系統化設計、多元化載體、全民化參與,將道德建設的觸角延伸至基層末梢,精準打通服務羣衆、引導羣衆的“最後一米”。
“典型選樹+好人引領”:以榜樣力量涵養滿城新風
堅持把典型選樹作爲道德建設的“先手棋”,聚焦凡人善舉、基層微光,構建分層分類的典型培育體系。近年來,累計選樹並向上推薦各類先進典型,其中12人(組)獲評“中國好人”、45人當選“安徽好人”,75人入選“宣城好人”,800餘人獲評“廣德好人”,形成覆蓋市、鄉、村的“好人矩陣”。爲讓榜樣力量可感可學,該市創新宣傳形式,以“好人故事匯”“講好人故事大賽”“‘開放麥’宣講”等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好人事蹟進社區、進鄉村、進校園。截至目前,相關活動已吸引2萬餘名幹羣參與,在全社會鮮明樹立“德者有得、善者受尊”的價值導向,讓“學好人、做好人”的春風浸潤全城。
“美德培育+崇德向善”:以文化浸潤涵養文明鄉風
圍繞“孝老愛親、誠信友善、勤勞節儉”等傳統美德,廣泛開展孝道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推動美德培育融入羣衆日常生活。依託好人文化牆、鄉村文化長廊、“好人一條街”等陣地,採用生動鮮活的漫畫形式,將移風易俗、鄰里和諧、家風家訓等內容“搬上牆、製成牌”,讓靜態的牆面變成動態的“美德課堂”,吸引村民駐足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道德認知。同時,在全市137個行政村深入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系列活動,引導家家戶戶“寫家訓、曬家風、傳家德”,以家風之美帶動鄉村除陋習、轉觀念、樹新風,讓文明鄉風落地生根。
“藝術思政+潤心無聲”:以文藝載體傳遞道德力量
充分發揮“藝術+思政”寓教於樂的獨特優勢,打破傳統思政教育“照本宣科”模式,讓道德教育“活”起來。圍繞“建功新時代”“童心向黨”“強國復興有我 閱讀築夢未來”等主題,通過情景表演、詩歌朗誦、主題合唱等形式,將道德模範、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蹟搬上舞臺、送進課堂,讓羣衆在“身臨其境” 中感悟榜樣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同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與傳統藝術深度融合,創作出一批接地氣、有溫度的文藝作品,結合“開放麥”微宣講走進社區等活動,吸引幹部羣衆廣泛參與,讓先進理論與道德理念通過藝術形式直抵人心。
“文明護苗+愛心呵護”:以多元舉措守護成長之路
依託“掃黃打非”基層站點資源,以“護苗”品牌建設爲核心,構建全方位、常態化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通過打造“護苗”教育基地,圍繞重大節假日等關鍵節點,開展“童心守護・護苗成長”主題活動,涵蓋護苗趣味問答、綠色閱讀推廣、主題繪畫創作等內容,擴大“護苗”宣傳覆蓋面。在職工中心、廣場夜市等場所開設“護苗”小講堂,發放“掃黃打非”宣傳冊,引導羣衆和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抵制非法有害少兒出版物。此外,創新探索“非遺+護苗”模式,在小區、幼兒園開展舞獅表演、非遺竹編體驗等活動,讓未成年人增強對非法信息的辨別能力與抵制意識。
“文明實踐+志願同行”:以志願服務匯聚愛心暖流
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以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項任務爲導向,依託理論宣講、教育體育、法律服務等六大平臺,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2萬餘場次,實現服務羣衆“零距離”。截至目前,全市已組建各類志願服務隊伍1032支,註冊志願者達86595人,累計開展志願服務63677場次,惠及羣衆超10萬人次。通過制度化、常態化的志願服務,進一步濃厚全社會“尊重志願者、支持志願服務、參與志願活動”的氛圍,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成爲公民道德建設的生動實踐。
“文明創建+全民參與”:以共建共享打造美好家園
持續推進羣衆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利用公益廣告、電子顯示屏、社區宣傳欄等載體,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羣衆知曉率與參與度,構建“全民知曉、全民支持、全民參與”的文明創建格局,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轉變。深入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五大創建”,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交通秩序整治、市場環境優化、市民共建共享等專項行動,城鄉治理既有“面子”更有“裡子”。目前,全市已創成全國文明村鎮4個、全國文明單位2個、全國文明校園1個、省級文明單位11個。文明創建成效可感可及,公民道德建設持續注入“文明底色”。(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