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意見 甘崇緯:再生能源纔是能源韌性的選項

核三重啓公意見發表會,反方代表臺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圖/截取自民視新聞網YouTube直播畫面

核三重啓公投8月23日投票,中選會今天舉辦在第三場公投意見發表會,正反方代表分別爲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與臺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甘崇緯表示,核三商轉至今已經40年,各種條件都不符合歐盟認定的綠電標準,國人不該再承擔可能發生核災的風險,分散且多元的再生能源電網纔是兼顧能源韌性的選項。

甘崇緯表示,從2025年5月17日到今天,臺灣電力的備轉容量率不但97%的時間都在10%以上,即使在最尖峰、最緊張的時刻也都還有6.2%的電量是備而不用的,代表我們沒有因爲核電歸零而缺電。根據經濟部的節電計劃,到2027年可以省下206億度電,核三在還沒有除役的2023年,一整 年的發電量也才178億度,光靠節電就可以省下一座核三廠,那何還要冒險重啓一座已經除役的老舊核電廠?

甘崇緯指出,核三商轉後發生不少事故,最嚴重的是2001年3月18日發生的3A事故,當時核三廠發生了整個配電盤燒掉,導致廠外電源全面喪失,連備用的兩部緊急柴油發電機也供電失敗,整座電廠全黑長達2個小時, 最後是靠第5臺緊急柴油發電機才免於核災。

甘崇緯說,歐盟說核能如果要被歸在永續能源的替代方案,必須要在2050年前有高階核廢料最 終 貯置場並正式運轉,核三廠發的電並不符合歐盟認定的永續能源替代方案。

甘崇緯說,核電廠重啓並不是隔天就能發電,要經過層層的安全程序,整個流程下來至少5年起跳,而且也不能忽略戰爭時期的風險,比起依賴大型集中的能源設施,分散且多元的再生能源電網纔是兼顧能源韌性的選項。

甘崇緯強調,當未來更進步的核廢料處理技術問世,還能大幅縮短核廢料的半衰期,希望這天能儘快到來,也希望核融合技術儘早問世,但在那天來到之前,我們都必須要面對現實,國人不該再承擔可能發生核災的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