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再生能源破功 重啓核三別再拖

政治熱門

民進黨爲實現非核家園願景,執政後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以氣換煤,但一次颱風讓大量光電板受損,戳破再生能源的環保神話,興達電廠因天然氣外泄爆炸,更暴露未來天然氣發電的隱患,這一切都源於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

上月公投結果,有超過7成民意贊成核三重啓發電,顯見民衆對於執政黨再生能源政策的擔憂。因爲唯有穩定的供電,實現能源自主,才能確保臺灣的經濟發展、國安保障。

民進黨執政以來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盼能在2030年達成綠能30%、燃氣50%、燃煤20%的發電結構,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設定屆時的發電結構爲60至70%爲再生能源、9至12%氫能,加上碳捕捉的火力發電20至27%,實現電力供應去碳化。

民進黨的能源藍圖中,作爲發展主力的光電、風電問題叢生,除進度落後、弊案頻傳,7月丹娜絲颱風吹壞嘉南13萬5000片光電板,不僅讓光電板無法抵擋天災的脆弱問題,毀損的廢棄光電板如何妥善清除、回收,也讓政府傷透腦筋。

另外,陸域風電的設置也經常引起當地居民反彈,有業者光在臺東縣就規畫設置58座,居民因而組成自救會發起連署,逾3000位臺東居民參與連署呼籲廠商立即停止開發。

再生能源無法達標,臺電只能以氣換煤,造成全臺海岸到處設置天然氣接收站,屢屢引發環保、安全爭議,臺電卻宣稱液化天然氣不易燃燒,全球沒有類似爆炸事故,未料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發生爆炸,打臉臺電謊言。最近通過環評的四接,距離最近民宅僅400公尺、距離海軍威海營區1400公尺,若發生像興達電廠的爆炸意外,恐對居民造成生命安全威脅、國安破口。

臺灣高達98%能源仰賴進口,強化能源自主至關重要,光電、風力等受限自然環境,天然氣更只有7至11天的儲存量,對處於天災頻傳、地緣政治複雜的臺灣都非最佳選擇。而世界各國都已陸續重啓、延役核電廠,民進黨政府應儘速調整能源政策,加快腳步研議重啓核三廠,才能確保臺灣能有穩定、安全的能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