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黃國昌昔批覈三言論回敬 反方甘崇緯再喊:節電能省座核電廠

▲核三公投第三場說明會,中選會委員陳月端(中)、反方代表臺灣綠黨第23屆共同召集人甘崇緯(左)、正方代表「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右)。(圖/中選會提供)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核三重啓公投將於8月23日投開票,中選會在投票前舉辦5場意見發表會,今(11日)下午舉行第三場說明會,由中選會委員陳月端主持,正反方代表分別爲「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與臺灣綠黨第23屆共同召集人甘崇緯。甘崇緯拿出民衆黨主席黃國昌曾在2018年批評的核三廠事故問題不斷回敬,包括氫氣泄漏引發火災、3A事故及2013年時任總統馬英九還特地到核三廠long stay ,「結果馬總統long stay變成攏是假」,包含馬總統待在廠房過夜的那一晚,整整84天二號機都處於喪失外部電力狀況。

甘崇緯提到,核三廠不是新型第四代反應爐核電廠,更不是前陣子很紅的SMR,而是座從1978年動工,1984年商轉至今運轉40年,並且已經除役的老舊第二代反應爐核電廠。這次公投主文是,「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這句話聽起來很理性,但我們真的有需要這樣做嗎?臺灣真的缺電、缺到必須把一座已經除役的核電廠搬出來重新上陣?

針對缺電說法,甘崇緯指出,從2025年5月17日至今,核三廠二號機備轉容量率有97%時間在10%以上,還天天維持在法定安全的6%以上。每10分鐘備轉容量率,最低還有6.2%,也就是即使在最尖峰、最緊張的時刻,都還有6.2%電量是備而不用的。這代表什麼?「我們沒有因爲核電歸零而缺電,電是夠用的」。

甘崇緯說,這幾年持續推動太陽能、風能與儲能設備,已漸漸看到成果,同時臺電也規劃新的燃氣機組取代高污染的燃煤機組。根據經濟部節電計劃,到2027年每年可省下206億度電,而核三廠在還沒有除役的2023年一整年發電也才178億度,「簡單來說我們光靠節電就能省下一座核三,這代表隨着能源轉型推動,即使不用核電,未來我們能發的電量還是會持續成長。」

「既然如此,爲什麼我們要冒險重啓一座已經除役的老舊核電廠呢?」甘崇緯指出,核三廠在這40年裡,不是翁立委(翁曉玲)說的,沒發生什麼重大事故,而是個劣跡斑斑的核電廠。

「它不是偶爾出問題而已,而是問題不斷,這些2018年的黃國昌立委有說過,我在這邊再次完整說明給大家聽」,甘崇緯說明,1985年核三廠一號機纔剛商轉不到一年,就因爲設計缺陷導致氫氣泄漏,並引發火災,一號機因此停機長達1年1個月;1993年核三廠進行大修時,又因爲過濾系統故障,導致輻射廢水排出,最後整整挖了247桶污染海沙;而最嚴重的是是,2001年3月18日發生的3A事故。

大家都知道核分裂發電必須有冷卻系統支持才能安全進行,甘崇緯說,而日本福島核災會發生關鍵原因,就是因爲冷卻系統失效,才導致爐心熔燬,最後發生氫爆,引發接下來一連串嚴重難解問題。2001年核三廠也發生整個配電盤燒掉,2部備用緊急柴油發電機也供電失敗,讓整座電廠全黑長達2個小時,最後從地下室挖出來、從來沒用過的第舞臺緊急柴油發電機,才幸運地避開核災。

甘崇緯認爲,核三廠發生那麼嚴重事情,理論上應該學到教訓,但實際上卻是繼續發生問題。2013年核三廠又發生一場荒謬到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故,當時臺電正在進行二號機變壓器翻修作業,控制室警報燈連續響了84天,但工作人員只當作是維修期間的假警報,完全忽略。

甘崇緯進一步指出,更離譜的是,這84天中,時任總統馬英九還特地到核三廠long stay ,想親自住一晚,向大家證明核三廠很安全。「結果馬總統long stay變成攏是假」,包含馬總統待在廠房過夜的那一晚,整整84天二號機都處於喪失外部電力狀況,這一切竟然沒有人發現,也沒有人通報,就算總統要來了也沒有人阻止。等到翻修結束後,臺電才發現原來出大事了,這不禁讓人不寒而慄,此後10多年核三廠仍持續發生緊急停機、跳機事件,一直到今年還因爲管理疏失發生火災。

甘崇緯強調,每次檢修、並聯發電還有請總統long stay,都是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狀況下進行的,在這樣狀況下還是過於頻繁發生事故,而且還發生瀕臨核災事故的風險,「這不是我個人說法,而是原能會跟臺電公開資料所列的資訊」。他要詢問大家,這樣一座核電廠要怎麼做到確認安全無慮?這些黑歷史不是人爲因素造成風險,而是代表核電廠本身存在系統性風險。

除此之外,甘崇緯說,核三廠面臨更根本不可控因素,斷層風險。「要談到科學,我們當然也不能忽略地質科學」,根據臺電開挖槽溝的資料顯示,位於恆春半島上的核三廠廠區正下方,有一條確定的活動斷層叫恆春斷層。3300年前曾經活動,未來有極高機率再次活動,也因此臺電後來依據最新地質資料重新進行地震危害分析,結果顯示如果發生大地震,核三廠能承受的地動加速度高達1.384g,這是它原先設計的0.4g的三倍多,就算後來有針對安全停機系統做加強,把耐震值提升到0.72g,但還是根本撐不住1.384g這樣的強震。

不用等到那麼大的地震,核三廠本身地質條件就極度危險,甘崇緯指出,核三廠一號機7渦輪發電機廠房竟然直接蓋在恆春斷層的減裂帶上,也就是地震發生時,廠房可能因爲地層錯動而直接被撕裂成兩半。更離譜的是二號機剛好蓋在地質結構背斜軸上面,地震來時,這塊地層可能直接壟起,把廠房往上頂,造成嚴重變形,如果核三電廠因爲地震、地層錯動,導致冷卻水管第一分鐘裂開滲漏,第二分鐘就可能斷裂噴水,冷卻水無法循環,反應爐溫度就會失控,接下來就是大家最不願意面對的核災。

甘崇緯指出,這不是假設,是工程上可以預見的風險,當核電廠蓋在這樣地質條件,知道這些風險擺在眼前,真的要讓它重啓?核電是科學,地質也是科學,「我們賭了40年,好不容易等到核三廠除役,爲何還要重啓一座那麼不安全的核電廠?」

甘崇緯也詢問黃士修,剛剛提到歐盟說核電是綠電,那請問核三廠發出來的電符合歐盟標準的綠電嗎?歐盟說核能如果要被歸在永續能源的替代方案,必須在2050年前有高階核廢料儲存場正式運轉,且燃料要是ATF,也就是能夠耐事故的核燃料,請問核三廠發的電是歐盟說的永續能源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