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2號停機衝擊電價 臺電強調:延役也得重估成本
核三2號機到5月17日最後一天,無核能後,外界憂慮產生供電不足、排碳上升、電價變貴等問題。圖/本報資料照片
核三2號機到5月17日最後一天,無核能後,外界憂慮產生供電不足、排碳上升、電價變貴等問題,臺電今(30)再次強調,2033年前新增機組比用電成長多出636萬瓩,量不但夠還有充裕。至於電價衝擊,確實現有核電機組較便宜,可是如果未來採用新核能或舊機組延役,會有新成本加進去,還要評估才知道。
臺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核三2號機5月17屆齡是確定的,所以公司都規劃好上來供電機組,像今年就有四大機組,包括大潭7號、興達1號與2號、臺中新1號機等,總容量480萬瓩,而核三2號才95萬瓩,所以今明兩年備轉容量都夠。
時間如往長拉至2033年,預估負載增1150萬瓩,但能源署已規劃大型機組扣掉除役後,新增1786萬瓩,也就是還多出636萬瓩,蔡志孟因此保證,臺電備足的量不但夠,還有充裕。
而0碳排的核能機組退,發電碳排可能竄升。但蔡解釋,2016年起碳排逐年往下降,預估核電廠除役後,今、明兩年以再生能源替代,碳排係數會往下降。
民衆最關心的電價,蔡志孟強調,4月已確定不調,10月交由電價審議會決定。確實核能目前機組已攤提成本相對便宜,可是未來如要考慮新的核能,或舊的機組延役,就有必要成本得加進來,最後核能成本是高或低,要評估才知道。
面對臺電帳面累虧已高達4400億,如何解決?蔡志孟說很多面向要考量,假若燃料成本有機會往下,財務就有機會轉虧爲盈,讓累虧減少。現在發債比93%確實蠻高的,因此如果政府能補貼,可讓臺電財務舒緩,也能全力穩住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