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重啟首場辯論登場 臺電:核三先安檢再公投

臺電董事長曾文生7日在覈三重啓公投首場意見發表會表示,唯有臺電經過透明程序先做完安全檢測,並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將所有殘留風險與外界說明後,再進行民衆意志展現,纔是正確程序。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電董事長曾文生昨(7)日在覈三重啓公投首場意見發表會表示,唯有臺電經過透明程序先做完安全檢測,並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將所有殘留風險與外界說明後,再進行民衆意志展現(指公投),纔是正確程序。

核三重啓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昨日是首場意見發表會,曾文生擔任反方代表,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長葉宗洸擔任正方代表。

圖/經濟日報提供

葉宗洸表示,目前臺灣已有「中電南送」現象,南部用電依賴中部燃煤機組滿足,核三若能恢復運作,有助緩解此現象。

曾文生指出,核三廠除役減少6%供電能力,對臺電有調度壓力。只要核管法子法確定通過,臺電將依相關規範啓動自我檢查相關作業。曾文生說,這次是第五次擔任反方代表,此公投案主文最關鍵在「確認無安全疑慮」,核能機組能否延役或重啓,需經過一定科學流程,也需時間進行工程設計調整,不是簡單投票能做決定。

他表示,立法院今年5月通過核管法修法,將執照運轉時間和屆期後申請可能性打開;賴清德總統在520相關演說提到,核能使用須落實三前提:確保安全、核廢料有解、民意支持,以及兩個必須:核管法子法明定必要安全檢查項目程序,以及臺電完成自我安檢項目。只要子法確定通過後,臺電會依相關規範啓動自我安檢。

曾文生表示,各種發電方式有正面及負面作用,發揮發電最大功效並減少損害是臺電的工作。核能安全要沒有疑慮說來很簡單,但需要過程與溝通。

他表示,核三除役後,減少6%供電對臺積電(2330)有壓力,但任何除役都是在計劃中。近年各界對臺灣供電是否充足有所質疑,但臺灣備轉容量率最短髮生在2016、2017年,當時核二、核三廠未除役,備轉率低於6%時間達100天,而近三年日尖峰備轉率幾乎未曾低於6%。

葉宗洸說,核三除役後,夜尖峰時段出現「中電南送」狀況。曾文生表示,核三除役後,夜間北部供電較爲充裕,原因是大潭、通霄燃氣新機組陸續增加供電能量,夜間光電減弱時,開始向南部供電,但隨着高雄興達新1號機運轉、2號機測試中、3號機明年上線後,中電南送將不再發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