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啓核電公投意見會登場 葉宗洸提「至少要有1核電廠」理由

中選會7日下午舉辦「重啓核電」公投說明會,分別爲反方代表曾文生(左)、正方代表葉宗洸(右)。(中選會提供)

民衆黨主推的「重啓核電」公投將於8月23日投開票,中選會7日進行第一場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葉宗洸表示,現在面對中國對臺灣的不友善,臺灣更該做好充分準備,外界質疑核電廠可能更容易成爲敵人攻擊目標,但從俄烏戰爭來看,沒有一個國家會在戰爭時攻擊核電廠,否則是全世界受到負面衝擊,況且臺灣至少維持一座核電廠,可提供5%至6%電力,可提供給軍事指揮機構、政府、醫院等電力需求。

葉宗洸於第一輪發言時表示,美國海軍情報局(ONI)前指揮官史都德曼(Mike Studeman)曾直接提出,臺灣應該要維持至少一座核電廠,爲何這麼多人主張臺灣應續用核電,主要是如果今天能源98%來自進口,那就要確保臺灣能源供給都能夠充足,但臺灣現階段能源安全存量,燃煤發電煤炭安全存量在臺灣只有36天,而政府列爲發展重點的天然氣發電的天然氣安全存量僅7至12天,核能發電燃料的安全存量則是18至36個月,從維持能源安全角度來看,尤其臺灣天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是不是應該要使用安全存量比較高的發電方式?

葉宗洸指出,現在面對中國對臺灣的不友善,臺灣要自己做好充分準備,看看最近對岸的軍演演習項目,直接將高雄永安第一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列爲攻擊目標,代表中國知道臺灣能源供給弱點在哪;從打了多年的俄烏戰爭來看,烏克蘭使用的化石燃料發電電廠全被俄羅斯摧毀,唯一剩下的是核能電廠,而烏克蘭70%電力來自核能發電,所以即使化石燃料火力電廠被破壞,還是可以繼續提供國內用電 。

葉宗洸提及,外界質疑「核電廠是不是更容易成爲敵人攻擊目標」,但從俄烏戰爭可看出,核電廠不可能成爲兩國交戰的受攻擊目標,因爲若核電廠受到攻擊,受害的不是隻有被攻擊方,甚至連攻擊方都會受影響,造成的負面衝擊是針對全世界,而不是隻有交戰的兩國,「沒有一個國家在兩國戰爭時會攻擊核電廠」。

葉宗洸稱,若臺灣至少維持一座核電廠,至少可以提供5%至6%電力,即使今天海岸線被封鎖、天然氣進不來,仍可利用核能發電提供基本電力需求,包括軍事指揮機構、政府行政單位、醫院等電力需求,這也是爲何美方提出此建議。

葉宗洸第二輪發言時也補充道,臺灣至少要保留一座核電機組,除了提供基本的用電需求,還有很重要的是,要有足夠時間讓美軍做好整備並馳援臺灣,看核電不是隻有單純用電需求,還牽涉能源安全、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