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北縣:“種養肥”三產融合 推進綠色種養循環

春回大地,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公會鎮糞污集中處理中心的發酵車間內,堆積如山的畜禽糞污正通過發酵轉化爲有機肥,爲即將春耕的土地儲備“營養餐”。

作爲全國首批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張北縣自2021年以來持續整縣推進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通過不斷完善長效運行機制,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起“養殖業+肥業+種植業”三產融合體系,不僅破解了困擾當地畜牧業多年的環保難題,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和農產品的提質增產,更讓貧瘠土地煥發新生機,爲農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縣域樣本。

打通種養循環堵點

“養殖場每年要處理500頭奶牛的糞污,我們只具備進行簡單固廢分離的處理能力,如何讓糞污轉化成農家肥安全還田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張北縣泰安養殖場負責人安杓說。

該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謝斌告訴記者,在實施綠色種養循環項目以前,張北縣的種植和養殖兩業逐漸向集團化經營方向發展,但是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反而造成了種養兩業長期分離,出現糞污還田不暢的尷尬局面。

針對規模化養殖帶來的種養分離困局,謝斌介紹,張北縣創新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機制,由專業化服務企業搭建起種養循環橋樑。“自從有了專業服務企業,養殖場的畜禽糞污集中收集到糞污處理中心,通過堆制發酵、槽式發酵等工藝流程將糞污生產成有機肥料,再將有機肥還田用於改善土壤,有效解決了養殖場的困擾。”安杓說。

謝斌介紹,通過打造“養殖業+肥業+種植業”三產融合循環、“養殖場+糞污簡易發酵+配套飼草基地”自我循環、“養殖場+糞污簡易發酵+周邊種植基地”契約循環三種循環模式,張北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三年內提升4個百分點至94.58%,完成糞肥還田31.6萬畝。

沃土提質增效顯著

在河北五行圓農業科技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行圓公司”)智慧調度中心,大屏實時顯示着糞肥運輸車的作業軌跡。“我們自主研發的移動端接單系統,能精準匹配全縣規模養殖場與種植基地需求。”公司總經理董樹鵬透露,五行圓公司是張北縣綠色種養循環項目的實施單位,企業已從單一有機肥生產升級爲涵蓋糞污收集、智能發酵、精準配送的全鏈條服務商。

春耕啓幕,郝家營鄉三義美村萬畝蔬菜園區從五行圓公司採購了足量有機肥,蔬菜大棚裡,農戶正將發酵好的有機肥撒入土壤。“連續三年施用有機肥,土壤變得越來越肥沃,蔬菜、西瓜產量連年提升,西瓜的糖度也明顯提高了。”園區負責人謝志剛介紹。

在張北縣,像這樣受益的種植戶隨處可見。例如單晶河鄉謝家陽坡村的種植大戶朱利,2023年種植了大白菜,每畝地全年施用糞肥450公斤,對比未施糞肥的地塊,每畝多賺了1000元。

根據張北縣農業農村局對各施肥監測點的調查統計,項目實施以來,作物增產4.8%~9.7%,平均每畝實現增收100~400元,減少化肥投入20元。“近年來,張北縣不僅突破了因種養兩業分離導致的糞污還田機制障礙,還爲耕地質量的提升和高端農產品的生產提供了優質肥源,爲農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安上了新引擎。”謝斌說。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