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登頂“股王” A 股投資邏輯生變?
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龐華瑋
近期市場突破3800點之後出現了震盪調整,A股市場資金也出現分歧。
8月28日,A股上演V型反轉。在科技股拉昇帶動下,中芯國際、寒武紀創新高,科創50指數大漲逾7%,同樣創出新高。
而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當日收跌。近期資金從茅王、寧王撤退,轉向中芯國際、寒武紀等爲代表的新興科技企業。
業內人士認爲,這輪牛市是科技牛,代表新科技方向的人形機器人、芯片半導體、算力算法、光模塊等是AI時代最受益的方向。不過,科技股短期漲幅過大,難免會產生泡沫,有可能面臨着調整的壓力,但長期向好趨勢不改。
寒武紀登頂“股王”
8月28日,截至收盤,科創50指數大漲7.23%,創出歷史新高。滬指漲1.14%,深成指漲2.25%,創業板指漲3.82%,
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2.97萬億。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2867只個股上漲,2400個股下跌。
從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上看,通信、電子、國防軍工、計算機、非銀金融等行業漲幅居前,煤炭、農林牧漁、編織服飾、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等行業跌幅居前。
表現最好的是芯片股。其中,中芯國際大漲17.45%,股價119.22元/股,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中芯國際已上漲95.91%。
無獨有偶,寒武紀也大漲15.75%,股價1587.91元/股,超越貴州茅臺的1446.10元/股,登頂A股新“股王”。寒武紀今年以來已上漲141.32%。
作爲科技先鋒代表,寒武紀是國內稀缺的雲端AI芯片廠商,此前發佈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4347.8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0.38億元。
寒武紀登上“股王”寶座,掀起投資者對AI產業鏈的股票投資熱潮,光模塊(CPO)、AI芯片等多個板塊大漲。
CPO指數大漲10%,天孚通信實現20%漲停,長芯博創漲近20%,德科立、新易盛、光庫科技、中際旭創、長光華芯、東山精密等多股上漲超10%。當天,中芯國際、寒武紀、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瑞芯微等多隻個股創歷史新高。
與之相對,8月28日,貴州茅臺、寧德時代分別下跌0.13%、0.32%,其今年以來股價也持續低迷,貴州茅臺今年以來股價微跌3.25%、寧德時代也僅僅微漲7.27%。
與之相對的,包含中芯國際、寒武紀的科創50指數大漲7.23%,創出歷史新高。科創50年內已上漲37.99%。
而同期,茅指數年內上漲17.19%,寧組合上漲27.76%,分別跑輸科創50指數20、10個百分點。
科技“吸金”
業內認爲,這一輪是水牛行情,即本輪行情是流動性驅動,資金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
8月28日A股V型反轉,主要是因科創板的大漲吸引了資金流入。
從資金流向看,當日主力資金淨流入電子、通信、計算機、有色金屬、非銀金融等行業,淨流出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公用事業、農林牧漁、傳媒等板塊。
總體來看,科技行業受資金追捧,其中,電子最受青睞。電子在當日、近5日、近20日、近60日均是主力資金淨流入最多的行業。
而當日主力資金拋售最多的是醫藥生物,達50.28億元,近5日累計拋售105.11億元。
不過,拉長時間來看,近60日主力淨流出最多的行業是銀行,但8月28日出現明顯轉向,淨流入19.04億元。
從淨流入個股來看,Wind數據顯示,8月28日,中國稀土、勝宏科技、中芯國際獲主力淨流入最多,分別爲43.61億元、37.01億元、35.58億元。
淨流出方面,貴州茅臺、章源鎢業、比亞迪分別遭主力資金拋售7.12億元、5.19億元、4.96億元。此外,寧德時代遭主力資金淨拋售3.28億元,淨流出榜上排名第13。
拉長至最近10日,主力資金拋售第一位是寧德時代,第四位是貴州茅臺。
與之相對,寒武紀近10日主力淨流入50.49億元,近20日主力淨流入119.13億元,位列近20日主力淨流入第4位。
中芯國際則在8月28日獲得較多主力資金青睞,淨流入35.58億元,排名第3,近5日累計淨流入59.04億元。
不過,儘管中芯國際和寒武紀受到資金青睞,但科創50ETF高處不勝寒,隨着指數近期屢創新高,資金正在快速流出。
Wind數據顯示,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兩隻科創50ETF——華夏科創50ETF、易方達科創板50ETF,近5日分別淨流出99.47億元、40.32億元。自7月底起,這兩隻ETF基金的份額就開始持續減少,尤其在近期科創50指數屢創新高後,資金贖回加速。
投資邏輯生變
這一輪行情,A股的投資邏輯生變。
8月28日,貴州茅臺、寧德時代低頭,中芯國際、寒武紀創新高,科創50同樣創出新高。
資金近期正在流向以AI爲代表的科技板塊,流出茅王和寧王。
“這輪行情主要是科技牛,所以近期科技龍頭股的絕對股價超過了白酒龍頭股,引起市場熱議。”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時代在變遷,這一輪行情中,很多領漲的科技股票股價持續上漲,帶來了很強的賺錢效應,而傳統板塊則表現一般,很多股票甚至還在底部徘徊。
在經濟轉型的情況之下,傳統行業的機會相應減少,而新興產業的機會增多。
楊德龍解釋,近期恆生科技指數也表現不佳,恆生科技指數主要是由科技互聯網巨頭組成。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消費”產生的一批偉大的公司,但是現在增速已經明顯放緩,投資機會明顯減少。
“現在我們處於第四次科技革命,也就是人工智能革命,這個時候‘AI+消費’的最好落地場景是人形機器人,是芯片半導體,是算力算法、光模塊等,這些纔是AI時代最受益的方向。”楊德龍說。
“其實資本都很聰明,資本流向哪裡往往是代表了未來方向的行業,而不是代表過去成功的企業。因爲在經濟轉型的時候,代表未來的科技成長方向給股東帶來的驚喜會更多。但是科技創新股票難免會產生泡沫。AI長期的趨勢向上,但是短期漲幅過大,有可能面臨着調整的壓力。”楊德龍說。
格上基金研究員託合江指出,近期在AI算力需求持續增長、AI應用加速落地以及國產化與技術突破的共同作用下,AI基金表現亮眼,收益高的同時,波動性也普遍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中信建投證券認爲,當前市場處於高位震盪階段,需要密切留意科技方向高位個股表現。本輪市場上漲的核心來自於產業政策驅動與業績驅動,在驅動力沒有發生邊際變化的情況下,市場仍大概率保持平穩向上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