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縣昭關鎮:稻蝦輪作 鄉村振興

含山縣昭關鎮後圩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稻蝦輪作產業爲突破口,充分發揮“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綜合種養模式優勢,實現了產業增效、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三贏”局面。一幅生態優、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漸次鋪展。

隨着小龍蝦捕撈季落幕,晚稻移栽工作緊鑼密鼓展開。在昭關鎮後圩村的育秧工廠裡,工人們忙着起秧、搬運,將一捆捆青翠秧苗裝車運往蝦田。據後圩村黨總支副書記孫平介紹,今年村集體育秧工廠爲40戶養蝦戶代育近6000畝秧苗。經過二十餘天培育,秧苗長勢良好。連日來,工人們每日凌晨四點便開始起苗移栽,確保七月中下旬完成全部晚稻代插任務。工廠化育秧爲小龍蝦養殖戶爭取了近二十天寶貴捕撈期,顯著提升了農民收益。

“稻蝦輪作”這一生態農業模式優勢顯著。春夏之交養殖一季小龍蝦,隨後種植一季水稻的模式,大幅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有效提升了稻米品質。種養戶宣勤金今年首次嘗試稻蝦輪作,憑藉精心管護喜獲小龍蝦豐收。“今年是我第一年養小龍蝦,很成功。90畝田小龍蝦銷售額近30萬元。現在正進行機插秧,效果不錯,明年打算擴大規模。”宣勤金說。

產業興旺、百姓富足的美好圖景不僅體現在宣勤金這樣的種養戶身上。育秧工廠自四月起,每年早稻和晚稻育秧季可爲周邊近700名村民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實現村民家門口增收。育秧工廠農機手劉偉表示:“平時在家門口做點小生意,農忙時來育秧工廠幫忙,一年幹兩個月左右,能掙五六萬元,收入還不錯。”

展望後圩村未來發展,孫平信心滿懷:“我將繼續帶領羣衆深耕稻田特色產業,重點打造‘含山大米’訂單稻米與‘昭關小龍蝦’兩大特色農產品品牌。着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傳統農耕與科技力量有機融合,助力羣衆增產增收。”(徐俊 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