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水稻制種迎豐收 稻藥輪作促振興

央廣網成都8月9日消息(記者 王穎)8月7日,記者來到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鎮高塔村。雜交水稻制種是該村的特色產業,目前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5000多畝,當下,雜交水稻制種已成熟,田裡涌起陣陣稻浪,村裡正在進行緊張有序收割工作。

收割完的制種稻(央廣網記者 王穎攝)

在田間,農機手駕駛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種子收割、稻稈粉碎還田、裝車一氣呵成,村民們忙着將收割好的種子進行轉運。與以往不同的是,水稻制種的烘乾工作也變得高效。在雜交水稻制種烘乾車間,當天收穫回來的制種水稻全部被送入烘乾箱中,機械烘乾已經取代了傳統晾曬方式。

正在採收中的制種稻(央廣網記者 王穎攝)

眉山市東坡區高塔村黨委書記陳文利介紹:“雜交水稻制種出來種子,將用於下一季的中稻種植,是中稻的種子。通常,雜交水稻種子的收割時間在公曆7月下旬到8月上旬,每畝能收300斤左右雜交水稻種子,可滿足下一年約150畝的優質中稻種植,中稻的種植期爲4月下旬,收割期是8月下旬,每畝中稻的產量約1500斤左右。”

水田中種植澤瀉(央廣網記者 王穎攝)

高塔村實行的是稻藥輪作模式,每年種植兩季,一季是水稻制種,另一季則是種植中藥材澤瀉和川芎。水稻收割完成後,土地不會閒置,而是緊接着栽種中藥材,開啓新一輪的種植週期。在高塔村,記者看到部分收割後的田地裡,村民們正在水田中開始種植澤瀉。

稻藥輪作模式不僅充分發揮了土地的最大效益,還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通過這一模式,高塔村的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農民的收入顯著提高。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