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水稻 省水抗旱大作戰
近年來氣候異常,導致稻米耐熱度不堪負荷,爲改善此狀況,桃園農改場研發多種抗稻熱病、抗旱等品種。(桃園市農業局提供/姜霏桃園傳真)
新品種稻米簡表
極端氣候下,臺灣近年動輒大旱,水情一吃緊,常是稻米最先停灌,各農業改良場與稻農爲找出路,近年全力培育省水、抗旱力高的新品種水稻,包括桃園7號、臺南19號、臺南20號、臺農82號等,農民可少用農藥及肥料降低成本。
桃園區農改場花8年研發出不需噴藥也不會染病的桃園7號,副研究員簡禎佑說,爲配合抗旱及抗稻熱病,桃改場2019、2021、2023年分別推出5號、6號及7號,去年在桃園、新竹試種桃7約12公頃,生育期皆無葉稻熱病與穗稻熱病,推估產量平均5.3至6.8公噸,較親本桃3高1成,因桃7對水稻第1期主要病害抵抗力較佳,可降低用藥、節省施藥成本與勞力,產量相對穩定。
簡禎佑表示,今年試種擬擴及八德、大溪、桃園及中壢約100公頃,預計稻穀成熟及收割前辦觀摩會,讓農民檢視桃7優點及特性。
臺南區農改場與臺大農藝學系合作利用分子育種技術,育成早熟節水的優質香米臺南19號,生育天數比普遍栽種的臺南11號少約20天,可省9%到15%灌溉水量,抗病性穩定、米質優良帶芋香味;歷經9年試驗選拔才培育成功的臺南20號,每公頃可省21%灌溉水、抗稻熱病,特別適合乾溼灌溉栽培,口感軟嫩帶香氣、色如牛奶,又稱臺版「牛奶皇后」,備受農民歡迎。
稻農莊有志說,依種稻數十年經驗,抗旱品種較不好吃、產量較差,建議農政單位「分級收購」,新品種收購價較好才能吸引農民投入。
嘉義農試分所研究員吳永培生前研究耐旱水稻育種有成,曾說臺農82號米粒晶瑩剔透,口感不輸日本越光米,且具抗病蟲及強杆耐倒伏特性,可減少使用農藥及肥料,降低生產成本。
同所副研究員廖大經則表示,臺農82號是以臺農67爲誘變、培育發展出高食味的美味米,口感Q彈適中,受到市場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