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俄羅斯人與美國:下一個目標──阿拉斯加!(李宗倫)
俄羅斯收復阿拉斯加,就目前看來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幻想,但不妨礙它作爲和美國博弈的一張牌,爲俄羅斯的整體戰略意圖服務。(路透)
2014年,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舉國歡慶,普丁風光無限。 當記者問俄羅斯駐歐盟代表:「你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哪裡? 波羅的海三國? 摩爾達維亞? 還是......? 」俄代表笑答:「阿拉斯加!」全場目瞪口呆!
這個玩笑開大了,因爲大家都知道「收回」阿拉斯加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在俄烏戰爭即將爆發之際,塵封多年的阿拉斯加歸屬問題突然被提到桌面上,似乎有點唐突。 但如果你瞭解俄羅斯的民族性和他們對領土無限的慾望,就不會認爲這是在開玩笑了。
一、俄羅斯發現了阿拉斯加,並在這裡升起了三色旗
據歷史學家考證,第一批踏上北美西北海岸的是十七世紀俄羅斯航海家謝苗·傑日涅夫的探險隊。 1648年他率領的幾艘探索楚科奇的船隻突遇風暴,被卷帶到阿拉斯加的海岸,他們在那裡建立了第一個俄羅斯定居點。 後來,作爲俄羅斯第二次堪察加探險,1741 年 6 月 4 日,由在俄國丹麥裔航海家維圖斯·白令 (Vitus Bering) 率領的探險隊從堪察加半島出發,7 月中旬,首次看到了阿拉斯加南部海岸和鄰近的阿留申羣島。 1784年秋天,俄羅斯三色旗在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島的巴甫洛夫斯克港升起,標誌着俄羅斯對另一大洲新領土的全面開發。 亞洲大陸的東北海岸與北美大陸的西海岸之間的海峽,被命名爲白令海峽。
二、亞歷山大二世爲什麼要賣掉阿拉斯加
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當初爲什麼要「賣」阿拉斯加?歷史研究者大致歸納爲幾個原因:
首要原因是俄羅斯當時面臨巨大的經濟危機。1854-1855年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羅斯輸給了英法聯軍,尼古拉一世沙皇因此一病不起,隨後駕崩。繼承人亞歷山大二世面臨巨大財政危機,除戰爭賠款外,1861年,俄羅斯廢除了農奴制,爲了向地主支付賠償,也急需大量資金,於是,不得不向國外借錢。
其次是要與美國交朋友。當時,英國被認爲是俄羅斯的主要潛在敵人。俄羅斯的許多政要認爲,我們需要與美國團結起來,打擊共同的敵人。而阿拉斯加就像一個「新娘」,通過「政治聯姻」。「嫁」到了美國。會幫助改善美俄之間的關係。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歷山大二世擔心英國佔領阿拉斯加,威脅到俄羅斯,所以把這個「雞肋」轉讓給關係好的美國。
三、是「出售」還是「轉讓」?
俄羅斯於1867年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1518800平方公里的面積,720萬美元成交,平均每平方公里僅值4.74美元。這麼便宜的價格,當時美國許多政商大佬和國會議員還不願意「買」。他們認爲花這麼多錢買個冰雪荒漠,一個「北極動物園」,實在不值。以至於,美國政府不得不說服各州議員,甚至在當地政府慷慨地分發賄賂。
158年過去了,阿拉斯加越來越成爲一塊金不換的風水寶地,俄羅斯恐怕連腸子都悔青了,做夢也想把他重新據爲己有。
這筆土地交易,是俄美關係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對土地有無限慾望的俄羅斯歷史上最悲慘的情節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在和美國簽約時,「留了一手」。協議中沒有使用「出售」一詞,而是在正式文件中稱爲「轉讓」。
直到今日,關於阿拉斯加是「出售」還是「轉讓」給美國仍存在很多爭論。懷疑的原因之一是合同的文本,它上面沒有使用「出售」一詞,而是說「轉讓」。因此,可以理解爲把阿拉斯加的「實際控制權」轉移給美國,同時將「所有權」保留在俄羅斯。持「轉讓」觀點的人認爲,俄羅斯是把阿拉斯加「典當」給了美國,隨時有可能「贖回」。還有一種觀點,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協議簽訂了 90 年的協議,應於 1957 年到期,這就解釋了阿拉斯加爲什麼直到 1959 年才正式宣佈爲美國的一個州的。但這個90年「租期」沒有任何法律文件的支撐,蘇聯時期也沒有任何對這片「賣出去」土地的所有權產生爭議。一切似乎蓋棺論定。現在俄美關係緊張,要求「歸還」阿拉斯加的呼聲突然在俄羅斯朝野響起。俄羅斯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考慮如何打好阿拉斯加這張牌,時不時要拿它說事兒。
奇怪的是,這筆錢居然被轉移到了駐美大使愛德華·斯托克爾的個人賬戶,而沒有直接進入國庫。這筆錢接下來去了哪裡,以及如何去的,亞歷山大二世是如何利用這筆錢的,也籠罩在秘密的面紗中!各種版本莫衷一是,因爲不是本文的重點,這裡我就不再重複那些撲朔迷離的歷史傳聞了。
俄羅斯和美國軍隊在旗杆前排成兩列。兩名俄羅斯士官開始降下俄羅斯國旗。觀衆和軍官摘下了帽子,士兵們持槍站。鼓聲響起, 但俄羅斯國旗似乎不甘心下降,它在旗杆的最頂端被纏住了。指揮官命令幾名俄羅斯水手爬上旗杆,解開掛在上面的國旗,當其中一個水手終於夠到了它時,國旗失手脫落下來,正好落在俄羅斯士兵的刺刀上。事後,俄羅斯人說:這是唯一一面降下來的俄羅斯國旗。
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眼光和運氣。 俄羅斯「賣」掉阿拉斯加一年後,這片冰雪荒漠就出現了淘金熱。 美國人在這裡陸續發現了數十個金礦礦牀,美國探礦者在那裡開採了價值連城的黃金, 短短一年內就回本兒了。
美國在阿拉斯加佔了大便宜,以至最具商業頭腦的美國總統川普,2019年,也想步先輩的後塵,要購買格陵蘭島。爲美國「再次偉大」開疆拓土。當時,共和黨人甚至大規模出售印有「格陵蘭島是美國的一部分」的T恤。但這筆交易註定不會發生,因爲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拒絕討論售該島的問題。這次川普當選,又提出要用每年6億美元買格陵蘭島,同時還要把巴拿馬運河,甚致加拿大「納入」美國的版圖。看似「瘋話」,也不能完全當「瘋話」來聽。
四、阿拉斯加被「轉讓」後,白令海峽成了俄美的唯一邊界
狹窄的白令海峽只有86公里寬。在海峽當中,有兩個小島,其中一個屬於俄羅斯聯邦(拉特馬諾夫島),另一個屬於美國(克魯岑施滕島)。它們將俄羅斯聯邦和美國之間的距離縮短到 3.65 公里。這裡是真真正正的「前沿陣地」。您能想像從俄羅斯到美國只有3公里650米嗎?在美國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裡,澤連斯基指責美國與俄羅斯隔着浩瀚的大洋感受不到戰爭的氣氛。殊不知美、俄的距離居然只有不到4公里!
但由於島嶼之間的俄美邊界是一條日期的變更線。因此,俄美的這些島嶼有不同的時間:從東向西越過日期變更線會增加 1 天。相反,會減少1天。例如,在俄羅斯的島上,星期一已經到來,那麼在美國土地上,它只是星期天早上。所以這些島嶼還有非正式的名字——「昨天」和「明天」。 如果海上沒有霧,從美國的克魯岑施特恩島可以清楚地看到俄羅斯的拉特馬諾夫島,那麼美國居民不僅可以看向俄羅斯,還可以展望明天。如果需要,拉特馬諾夫島的居民可以在家裡慶祝他的生日,第二天航行到克魯岑施特恩島並再次慶祝一次。如果白令海峽真要發生美俄衝突的話,將軍們是一定要算準時間和日期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利用俄羅斯東北邊界守衛不力的事實,在俄羅斯拉特馬諾夫島上建立了他們的定居點。直到 1925 年,蘇聯邊境艦艇「沃羅夫斯基」號抵達該島時,那裡美國「客人」才被請出俄羅斯的領土。
1989年,蘇聯和美國達成協議,鄰近島嶼的居民無需簽證即可相互訪問。然而,到那時,拉特馬諾夫島的幾乎所有人口都已遷移到大陸。
2005年,在拉特馬諾夫島最高的山上豎立了一個七米高的東正教十字架。這是俄羅斯宣示主權的方式,2016年,全俄羅斯東正教的大主教基里爾訪問了這裡。
五、前蘇聯領導人對於阿拉斯加的「轉讓」默認爲「出售」
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列寧計劃在美國投資的幫助下恢復被內戰摧毀的國家。他不但堅決肯定了美國對阿拉斯加的「主權」,還計劃將堪察加半島的領土長期租賃給美國。以此來換取美國的經濟支持。但這個計劃最終沒有實現。阿拉斯加的的歸屬問題列寧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但是,列寧也沒有簽署任何有關將阿拉斯加所有權移交給美國的文本。
在反法西斯戰爭期間,史達林在雅爾塔會議上發表聲明,稱蘇聯不會對阿拉斯加的主權提出要求。這讓美國人感到驚訝,他們認爲這個問題早在列寧時期已經解決了,沒想到史達林又打出阿拉斯加這副老牌,想換得美國爲蘇聯控制中歐國家做出讓步。所以阿拉斯加第二次被史達林作爲交換條件「賣」掉了。可同樣,史達林也沒有簽署任何有關將阿拉斯加所有權移交給美國的文本。
看來一切都已塵埃落地。到了1957年,所謂90年的「租期」已到,赫魯曉夫同樣不再提阿拉斯加的歸屬問題,慷慨的承認美國對阿拉斯加的主權。但赫魯曉夫仍然也沒有簽署任何有關將阿拉斯加所有權移交給美國的文本。1959 年,阿拉斯加成爲了美國的第 49 個州。阿拉斯加的主權問題再無人提起。
到了普丁時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關於國家領土的問題。普丁有以下論述:「迴歸和加強國家及其祖傳領土的主權,是我們神聖的使命。」 普丁的意思很明確,過去俄羅斯所有的領土(波羅的海沿岸,克里米亞,遠東地區 包括阿拉斯加)都是祖上傳下來的,迴歸這些領土是俄羅斯的「命運」和「使命」。
普丁認爲列寧最大的失誤就是「把俄羅斯這個千年的統一國家瓦解,而建立了一個聯邦制國家」。所以克里米亞的「迴歸」,以及正在發生的烏克蘭戰爭就很好解釋了,在普丁看來,他正在糾正列寧的錯誤,維護俄羅斯的主權,領土完整,爲保衛國家而戰。克里米亞的輕易得手,使普丁更爲大膽,更爲有信心拿回「曾經屬於俄羅斯的,老祖宗留下的「一寸也不多餘」的土地。
六、克里米亞迴歸了,下一個是……
克里米亞「迴歸」了,阿拉斯加是不是也要「回家」了呢?隨着俄烏戰爭的深入和發展,阿拉斯加屢屢被俄羅斯的政要所提及,阿拉斯加已成爲俄羅斯與美國博弈的一張牌。我們不要把俄羅斯收復阿拉斯加當笑話聽,更不能低估俄羅斯「收復」一切他們認爲「自己領土」的決心。每一個爲俄羅斯開疆拓土的俄羅斯(蘇聯)首腦,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史達林……不管他(她)有多麼殘暴,但在俄羅斯人的心中是英雄,萬古流芳。像亞歷山大二世這樣的沙皇,儘管他多麼仁慈,簽署解放農奴的法令,赦免十二月黨人,但是阿拉斯加是在他的手失去的,所以儘管被暗殺,也沒有人原諒他喪失國土的責任。
看看俄羅斯政要們對阿拉斯加的言論:
國家杜馬議員費多特·圖穆索夫提議讓美國歸還阿拉斯加:「我們不應該給任何人一寸土地。阿拉斯加是我們的,讓它回來。我確信阿拉斯加是俄羅斯的土地。在我看來,美國是趁火打劫,甚至沒有向俄羅斯沙皇付款並違反了轉讓合同。因此,有必要要求美國歸還阿拉斯加,這是公平的,也是符合國際法的。阿拉斯加以前和現在都應該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引用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話「一旦俄羅斯國旗升起,它就不應該再下降。」
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說:「要讓美國永遠記住,阿拉斯加是俄羅斯的領土,當時俄羅斯很弱,所以被美國搶走了。他們用非法的手段,掠奪了我們的領土和資源,他們在這樣做之前,應該想到,有一天俄羅斯會給予相應的報復」。
國家杜馬副主席彼得 托爾斯泰甚至提議就阿拉斯加「迴歸」俄羅斯的問題舉行全民公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弗雷德裡克·普萊特根,「懷着悲哀的心情」向扎哈羅娃質問普丁總統有關「領土」的言論是否違反國際法時,扎哈羅娃迴應道:「建議您回憶一下科索沃、駐伊拉克和敘利亞美軍的事實,並建議您「懷着同樣的悲哀」向美國國務院質問此事。然後,扎哈羅娃開玩笑說:我終於明白爲什麼CNN記者如此擔心和悲哀。你擔心的是阿拉斯加吧?」
千萬不要把俄羅斯的玩笑當成調侃,幽默的背後是他們的動機,儘管現在還沒有能力,但一切都在計劃中。
俄羅斯和中國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舉行了聯合海軍演習,這引起了美國人的擔憂。俄羅斯和中國的聯合海上軍演由11艘軍艦組成,經過阿拉斯加西南海域附近。儘管演習是在中立的海域進行,但還是引起了美國的極大恐慌。美國海軍立即作出反應,部署了四艘驅逐艦,監視俄羅斯和中國軍艦的動向,一直到離開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幾十年來,美國一直與盟國一起在俄羅斯北部巴倫支海和中國的南海進行軍演,這次是中俄聯合艦隊在美國家門口炫耀武力。中國專家表示,這種遠程海軍演習是對抗美國霸權行爲的反制措施和信號,美國經常以航行自由的名義在中國附近進行挑釁,未來,中國海軍也可以進行更多這樣的遠程海上巡邏,美國人需要習慣它。面對這樣的現實和前景,拜登的新聞秘書只能緊張地笑着宣佈「沒有威脅」。因爲美國已沒有能力封鎖白令海峽。除了中俄聯手對美國秀肌肉外,俄羅斯媒體還有一種解讀:就是將歸還阿拉斯加的行動與中國收復臺灣的行動同步進行。這一點已經引起白宮的密切關注。
俄羅斯學者諷刺美國說,美國作爲世界「民主」的「守護者」,承擔了太多的責任,但美國正在走向衰落,內部撕裂,國力不足。美國不太可能有勇氣同時挑起對俄羅斯和中國兩個核大國的戰爭。此時,正是中國解放臺灣的好時機。不知有沒有可能把俄羅斯政客的諷刺言論變成現實?
俄羅斯收復阿拉斯加,就目前看來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幻想,但不妨礙它作爲和美國博弈的一張牌,爲俄羅斯的整體戰略意圖服務。時不時告訴美國:我們是存在「領土爭端」的。俄羅斯現在的國力,軍力都不具備「贖回」阿拉斯加的能力,但不代表他們「認可和遺忘」。這是美俄關係中的的一顆定時炸彈,當年條約的模糊性,給了俄羅斯理由和慾望,勇氣和力量。
(作者爲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