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光復證明臺灣人就是中國人(吳建國)
今年是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的紀念日,讓臺灣人民重獲民族尊嚴的時刻,賴清德總統卻於臉書發表二戰結束80週年談話,未提及當年日本對華侵略。(總統府提供)
今年是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的紀念日。回顧80年前,犧牲逾3000萬大陸軍民同胞生命,最終才迫使日本放棄對臺灣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讓臺灣人民重獲民族尊嚴,由本來是戰敗國殖民地二等國民的身分,一躍成爲戰勝國的同等國民地位,才能迎來今日的繁榮發展。這段歷史不僅在現代史中有清楚的記載,更深刻烙印在臺灣人的日常生活文化之中,成爲證明「臺灣人就是中國人」的重要依據,臺灣社會不應忘記這段歷史,更應認清自身的民族定位。
抗戰勝利後,臺灣從殖民統治中迴歸祖國,但隨後的國共內戰,導致兩岸長期分治。雖然因政治制度不同,然而在兩位蔣總統時期,正統中華文化教育在臺灣落地生根,使民衆過着與大陸人民相同的傳統節日、宗教信仰與倫理價值的生活;無論是春節圍爐、清明掃墓,還是端午划龍舟、中秋賞月,都讓人感受到兩岸享有共同的文化血脈,是名副其實的兩岸一家親。
但是,今年3月行政院官網將佔9成以上的「漢人」分類擅自改爲「其餘人口」,引發外界質疑是刻意淡化民族認同。不過,去年9月,內政部覈准「中華民族認同發展協會」成立,宗旨即爲「認同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又帶給許多臺灣人民信心與希望。
中華文化綿延5000餘年,但多年來民進黨堅持「去中國化」的臺獨路線,引發一連串爭議。雖然對學校基礎教育難免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影響還是有限與暫時的。主要是缺乏其他更高、更優於中國的文化可以取代學校原有的教材,以致造成臺灣文化的空洞化,加上臺灣人民的生活早已徹底中國化,大家都採用中國姓氏,說中國話,寫中國文字,更無法去過一個沒有春節、端午、中秋與清明掃墓等傳統節假日的日子,更不可能拒絕媽祖、關公等信仰。同時,2022年諾貝爾醫學生物獎得主博帕(Svante Pääbo)的研究成果,證實臺灣原住民與現代臺灣人的基因均與福建人一致,足見「臺灣人就是中國人」已經得到科學鐵證。由此可以直言:「文化與血脈早已說明,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就在大家紀念抗戰勝利、臺灣光復之際,日本右翼國會議員持續前往靖國神社祭拜,國立政治大學也成立了全世界唯一的「安倍晉三研究中心」,並邀請日本右派人士來臺,引發外界批評。接着美國國務院與美國在臺協會拋出了「臺灣地位未定論」這種遠遠偏離歷史真相的說法,而更可惡的是臺灣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進一步揷刀胡說:「根本沒有臺灣光復節」。可見國際一股企圖將臺灣與大陸永遠分離的逆流,加上臺灣內部的臺獨份子,都正不停的在運作,值得我們大家的警惕與防範。在此同時,臺灣卻未舉辦任何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甚至還跟着日本掩飾戰爭失敗的恥辱,稱呼爲「終戰」紀念。令人擔憂是否有心人試圖淡化歷史記憶,甚至向過去殖民統治有意靠攏。
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歷史證明,臺灣人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面對國際挑戰,臺灣社會更應審慎抉擇,珍惜先烈犧牲換來的民族認同與文化傳承。抗戰勝利80週年不只是紀念,更是一種生活裡的提醒─不忘先烈犧牲,也不要忘記自身文化的脈絡與根源纔對!
(作者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