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蜀中無將」 部長愈做愈小(鍾重發)

卓內閣啓動改組,在野痛批未擺脫小圈圈決策陋習。圖爲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精神不濟。(黃世麒攝)

行政院內閣將小幅改組,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內定將接棒經濟部長,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傳出是內定行政院秘書長人選,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因8月底借調期滿歸建中研院,還有因性平案請辭的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

事實上,內閣調整人事多非「不適任」,反倒是外界被點名「不適任」的內政部長劉世芳、衛福部長邱泰源等,也因此被批評該負責的人不負責,賴政府換湯不換藥,沒有展現深刻反省態度。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23日接受媒體聯訪提到,內閣改組最主要應該改變總統跟行政院整個團隊的心態,若不是爲民衆解決問題,而只是想消滅在野黨,再怎麼改組都不會成功;民衆黨主席黃國昌被問及內閣改組一事,他直言,其實反映出來只有賴清德政府還是在小圈圈裡用人,完全稱不上有任何新氣象,當然也就沒辦法有任何期待。兩位在野黨主席,都對未來的內閣改組不看好,也認爲解決不了當今賴總統、卓院長的執政困境,

賴清德總統用人的小團隊排他性太高,無法吸納優秀人才。從賴總統的兩次大法官人選推薦都被立院封殺,而且不只被在野黨立委封殺,連執政黨立委照樣封殺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選看來,稍有抱負、有自識、有操守、想做事的學界、業界的頂尖人士,若沒有積極想當官的「官癮」,一朝成爲「誤入政治叢林的小白兔」,不但毀了自己在學界、業界的清譽,還留下歷史的罵名。

孔子曾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意指當國家政治清明之時,就應該出來爲官;當國家政治昏亂時,就應將自己的才能收斂起來,隱退不積極參與政務。這句話出自《論語》,是孔子闡述君子(蘧伯玉)在不同政治環境下應有的作爲,亦是許多有抱負、有自識、有操守、想做事的頂尖人士的爲官原則。因此在當今政局氛圍下,想要再請出如孫運璇、李國鼎、趙耀東、彭淮南般的國士幾已不可能,在沒有大量人才輔政下,卓內閣恐難有魄力作爲。

許多人看好昔日「薯條三兄弟」的合體,希望執政黨能在當今混亂、衝突的政局中開創出一片新局。「薯條三兄弟」是2018年賴清德擔任閣揆之時,與政院秘書長卓榮泰、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三人的譽稱,昔日的「薯條三兄弟」已是當今的總統、閣揆和執政黨秘書長的組合,然不完全執政/朝小野大的總統若不與在野黨溝通,大法官、監察委員、NCC委員的官員就是無法補齊;政院的官員若國防部長官不出自行伍、交通部長官只曾在任地方議員時監督過交通、高鐵董事長是善於與高雄民衆溝通的文化部長來擔任等,不勝枚舉的人事任命只在用人「唯親」、「唯忠誠」,如何重新啓動再創新局呢?黨秘書長能否管得住黨團立委總召,應該是許多人想急於知道的大哉問?

俗話道:「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政府在無人才可用之下,國家只有漸漸走向敗亡之路。曾在諸葛亮時期督陰平的廖化其實勇力不差,年過七旬仍願擔任先鋒致力報國,但總領蜀漢軍權的姜維卻撤防陰平之兵,以至鄧艾率精兵冒險偷渡陰平成功,進逼成都城下讓漢後主劉禪出降。後期的蜀中已無大將可用這是歷史的事實,但姜維的佈局失策和劉禪不聽衆人之諫而孤意自行,更加詮釋政府在無人才可用之下,掌實權的只知與敵蠻橫衝撞,而領導者又在一意孤行下,國家只有走向敗亡之路。

優秀的人才無法延攬入政府爲民服務,這是總統、院長當虛心檢討的。在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總統之時,臺灣有孫運璇、李國鼎、趙耀東等無雙國士出任閣揆及財經重要官員,更有一批有爲、有守的幹才擔任要職,才讓臺灣經濟起飛、政局穩定、社會繁榮,昔日當權者能以「人才任官」,才能成就臺灣最輝煌的一頁。當年孫運璇、李國鼎、趙耀東給留學生打電話、寫信、拍電報希望其優秀留學生能回國進入公部門任職時,最後都會說上這句話「你們如果不進入公部門任職,將來三流的人制定政策,你們這些一流的人也沒好日子過」。

但,爲何如今有抱負、有自識、有操守的頂尖人士卻不願出仕任官呢?這應是賴總統、卓院長該爲其執政氣度深思反省的,薯條三兄弟的小圈圈,只會把中華民國的部長們愈做愈小。

(作者爲空大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