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爆熱常態化 別小看熱傷害(鍾重發)
綠色和平以勞動部的熱危害指引推估,發現第三級(危險)及第四級(極度危險)時數不斷增加。(林良齊攝)
日本環境省自4月23日起開始提供中暑特別警報,並呼籲民衆在戶外時能多補充水份以減少熱傷害。近日不但日本出現超高溫,臺灣在22日同樣也出現如盛夏時的超高溫,22日在屏東三地門氣象站就來到37.3度的超高溫,本島許多地方也都創下35度以上的高溫。因此民衆除了擔心供電穩定,更須注意熱傷害。
據臺電資料顯示22日的最高用電量爲3650萬瓩,當日最大供電能力有4453.1萬瓩,電力供應也呈現充裕的綠燈。以臺電目前每日都能有4450萬瓩以上的發電量來看,縱使5月核三廠二號機停役減少94.2萬瓩電力,要供應如去年4009.9萬瓩的最高用電應都沒有問題,除非天燃氣和煤燃料無法運抵臺灣的特殊狀況,不然以火力發電爲主力的臺灣,我們都得相信不會缺電的說法。
只是臺灣的電力網似乎特別脆弱,民衆已被亂咬的松鼠和老舊電箱短路給嚇怕了,加上對午後雷陣雨讓太陽能發電停擺和無風的午間讓風力發電機停轉的擔心,因此對政府拍胸脯不缺電的保證都每每存疑。
再則,臺灣發電成本高於賣電成本,造成臺電連年鉅額虧損,且發電量越大、虧損的金額可能就會越多,但凍漲電價的臺灣,不一定多用電者需付高費用,但臺電的鉅額虧損依舊是要全民共同來買單的。因此「節能省電」是全民共同的責任,而政府、媒體與各教育機構,更要負起宣導與教育「節能省電」的工作。
政府、媒體與各教育機構除要經常宣導並教導民衆「節能省電」知能外,更要讓民衆瞭解當居家生活區遇到停跳電時,民衆能夠到達的安全去處,就像是大災害發生時的安全避難所一般。讓民衆有預防停跳電的自保知能,減少因高溫熱傷害對民衆健康的危害,在面對超高溫已成生活環境常態時,是民衆當下需具備的自我防護知能。
去年是臺灣史上氣溫最高的一年,但許多氣象專家都預告,高溫已是未來的常態,今年再創高溫紀錄都不會是驚奇,因此民衆除須有預防熱傷害的知能與準備。天氣熱的時候要多喝水、避免在太陽下長時間工作、適時的開風扇和冷氣,更要避免身體在高溫下突然喝冰水,以減少熱傷害事件發生,更要爲突發性的停跳電做好自我安全保護的準備,減少自己和家人遭受熱傷害。
多個充電寶和充足的飲用水,絕對是現代家庭預防突發性停跳電的自保必備物品。當爆熱已成爲常態化時,人人厲行節能省電和保有減少熱傷害及應變突發性停跳電的知能,纔會讓我們減少因暴熱和停電所造成的傷害與損失,才能安全的度過高溫的臺灣氣候與特殊的電力結構。
(作者爲空大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