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生活難打平 GDP將超越南韓很無感(鍾重發)

媒體報導,今年臺灣人均GDP將超越南韓,時隔22年臺灣將再次逆轉南韓,且臺灣人均GDP明年有望率先突破4萬美元,將超越日本。然而爲什麼統計數字明明沒錯,但多數人仍懷疑這數字的真實性。(資料照/陳俊吉攝)

本月14日許多韓媒報導,今年臺灣人均GDP將超越南韓,時隔22年臺灣將再次逆轉南韓,且臺灣人均GDP明年有望率先突破4萬美元,將超越日本。然民衆對這經濟數據驚喜的同時,感受卻相當不真實,爲何在臺灣人均GDP已達3萬8066美元(約臺幣116萬元)時,自己的年薪卻連GDP一半的58萬元都不到?在在說明爲什麼統計數字明明沒錯,但多數人仍懷疑這數字的真實性。

依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2023年每戶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以最高20%與最低20%兩組相比,差距爲6.12倍,2024年時稍微跨大至6.14倍。近年貧富差距逐年拉開,讓原先中產階級已漸滑向底層,就如2023年全臺共有688.3萬戶完成所得稅申報,卻約有301.8萬戶屬於「免繳稅」,免繳稅的家庭超過4成。

「免繳稅」的家戶,大多數是勞動者所得未達報稅標準者,如賴總統說月薪未達5萬元(年新60 萬元)的個人勞工,是不須繳納所得稅的。許多勞動者的薪資微薄,只有基本工資或是鐘點時薪,辛苦勞動賺得的薪水連租屋、吃飯、付水電、交通等生活的基本開銷都不夠,對靠勞動薪資過活的人與家庭來說,想繳所得稅是一種「有賺錢」的渴望與榮耀,絕對不像賴總統所說的是種福利或榮譽。這也是卓院長可說要拒領普發現金1萬元和捐花蓮災難一個月薪水,許多年輕勞工都渴望薪水夠高能繳所得稅,甚至能成爲前1%的繳稅大戶。

房價、物價不斷飆漲,薪資在近年雖然調升幾次,然而每次調高基本薪資後,上漲的物價即刻就吃掉了薪資漲幅,實質可用薪資在調薪後卻反倒減少,就知民衆對生活的無力感了。若加上超高的房價,勞動族想靠薪資買房,根本就是「異想天開」的夢境,微薄的薪資連自己過活都困難了,怎敢想着去談戀愛、結婚、生子呢?當今政府提出的「生一胎補助10萬元」,10萬元就如天邊的雲霞看似漂亮,卻和買房一樣是遙不可及的。

當薪水連日常生活都難打平時,人均GDP超越韓國、突破4萬美元的訊息,都只是冰冷的統計數字,臺灣經濟的成長與財富的增加,只再次凸顯出自己越來越窮與對生活的無力而已,人均GDP超越韓國、突破4萬美元,要期待能高興什麼呢!希望總統別再強調免繳所得稅是政府的德政,政府該思考的是如何增加勞動者的薪資,讓勞動者憑己之力,能養得起自己、買得起房子、結得起婚、養得起孩子,更光榮、驕傲的說~我繳稅、我驕傲。

(作者爲空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