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民進黨不要「臺灣光復」 大陸就搶走了(孫家瑞)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的「臺灣沒有光復節」,中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通過設立10月25日爲「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藍孝威攝)
今年是臺灣光復80週年紀念日,從取消放假到恢復放假,從平淡渡過轉爲熱鬧討論,也正好順利搭上了80週年的紀念,這彷彿是意識型態角力的另一呈現。
臺灣光復節因爲「史觀」的不同,也使得許多人的「感受」不同,二次大戰結束,對於原來在臺的臺灣人來說,到底算「勝利」?還是「失敗」?這些「臺灣人」應該「迎接」光復還是「無感」於光復二字?
臺灣光復又因「臺灣地位未定論」及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的「臺灣沒有光復節」而引起廣泛討論關注。
而我國外交部纔在今年5月9日強調《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伏文書》、《舊金山和約》以及具國際法效力文件,清楚載明臺灣及附屬島嶼應歸還給中華民國。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確認了中華民國對臺灣主權。如果《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沒有法律效力,而《舊金山和約》又像羅生門一樣的「懸而未決」,那1952年的《中日和約》就再清楚不過了。
《中日和約》有四個主要目的:第一,終止中華民國與日本間的戰爭狀態。第二,日本放棄對臺灣、澎湖、南沙羣島、西沙羣島之主權。第三,日本承認中日之間在1941年前所籤的一切條約、協定(包含馬關條約)皆因戰爭結果而歸於無效。第四,承認臺灣、澎湖人民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等於承認臺灣屬於中華民國。
臺灣於1945年光復,那時只有《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日本依約還給中國,本來屬於誰的,就「物歸原主」的意思。至於因中國內戰而衍生出的《舊金山合約》及「臺灣地位未定論」,根本不值一曬。
「終戰」是中性名詞,是戰事結束的簡稱,但中華民國是戰勝國,更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76年,已經密不可分,身爲中華民國總統及執政黨秘書長,沒有「勝利」、沒有「光復」,彷彿站在侵略者角度看歷史,這樣只有少數支持者的領導人,其史觀偏頗,不但失去兩岸話語主導權,更讓國際社會有心做文章。
在中國大陸方面,中國以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聯合國成立80週年、臺灣光復80週年這「3個80年」爲反法西斯勝利做宣傳,但我們知道這三個時間的原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都尚未存在。
但今年9月份,中國才舉行大規模閱兵活動,積極爭搶二戰勝利話語權。如今又以「臺灣光復」名義舉辦紀念活動,被外界視爲在兩岸緊張情勢中,操作統戰與歷史敘事,更在中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通過設立10月25日爲「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
賴清德總統曾說中華民國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祖國,但對抗戰勝利及臺灣光復又「故態復萌」及「忘了我是誰」,官方只放假卻毫無任何做爲,更只在自己臉書上寫下自己參與「古寧頭戰役」的Po 文,只能說是「沒出息」。
中國大陸不承認中華民國1949年以後的歷史,綠色光譜則不承認中華民國1949年以前的歷史,這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華民國從1996年以來已經用選票選出自己的總統,早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不必再有「被殖民」的依戀或情感,由中華民國「史觀」看歷史,你會覺得其實你很光榮、很驕傲,也更重要。
「一個光復,各自表述」,今後「臺灣光復」的話語權勢將轉移至中國大陸,但中華民國承載了完整的114年的歷史,正視他,面對他,所有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作者爲金融分析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