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中稀土戰 臺灣要先求自保(孫家瑞)

大陸稀土管制對全球影響甚鉅。(Shutterstock/達志)

中國大陸祭出史上最大範圍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川普也因中國大陸管制稀土出口,宣佈從11月1日起開始對中國加徵100%關稅,美股應聲大跌,亞股及全球股市皆受到波及。

稀土是許多稀有的化學元素總稱,往往需要複雜的工序才能提煉,故而得名「稀土」。稀土開採及提煉難度頗高,且廣泛應用於高科技產品,如手機、電動車、綠色能源、醫學用途、軍事科技等。然而美國稀土進口量70%以上來自中國,稀土的稀缺性價值很高,美軍153種主要戰鬥裝備中,有8成零組件需經中國加工。從手機、電動車、戰鬥機到Al半導體晶片,美國產業鏈深度依賴中國稀土。

中國稀土的優勢不僅在原物料層面,更可藉掌控這項戰略性,進而決定其經濟層面,中國在稀土的全面性已在全球執牛耳,歐美目前不但無法比擬,美國恐要到2040年才能建立自身完整的稀土供應鏈。

美國看來所有領域在全球都似睥睨天下,目空一切,事實不然。在半導體制程技術上落後臺灣,在稀土資源上不如中國。即使AI,輝達黃仁勳多次強調,中國的高階晶片技術已逐漸趕上美國,中國的AI市場也佔全球50%上下。

站在地緣政治的太平洋島鏈上,中華民國臺灣一直依賴的美利堅,受制於稀土的鎖喉,可能許多實質上的技術會難以施展,以臺灣而言,光是天然氣儲備量僅能維持11天,恐引發限電進而缺電危機,即便2027年存量規劃升至14天,恐也是路人皆知的致命弱點。

而在半導體的稀有金屬部分,金屬鎵與鍺都掌握在中國手中,而稀土對中國來說不但寶貴、在大自然產量有限,所謂「物以稀爲貴」,中國雖然在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晶圓代工市佔率及高效能封裝落後臺積電,但其實真正高端電力設備,尤其是鋰電池方面卻是領航者。

目前臺灣仍在爲了輝達總部是否設在臺北市何地而卡關,輝達是全球AI霸主,臺灣只有「護國神山」,卻沒有「護國AI」,不管輝達總部設在臺灣哪裡,輝達仍是輝達,與臺灣無關。臺灣AI自有品牌仍然遙遠,就與臺積電去美國設廠般,臺積電仍然是臺積電,很難成爲「美積電」。

中美爲了打貿易戰已使出渾身解數,中國深瞭美國需要什麼,或害怕什麼?稀土出口管控是中國可以發動的許多籌碼之一,而且也已付諸行動實現。而川普一改之前強硬的作風,又釋放出微妙的善意,暗示談判大門未完全關閉,更宣稱「美國想要幫助中國,而不是傷害它。」

這次的中美貿易戰,美國顯露的弱點不少,臺灣作壁上觀的同時,也要想想臺灣的籌碼在哪裡?

(作者爲金融分析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