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賴總統捧川普 何需蹭諾貝爾和平獎(孫家瑞)
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將在10月10日揭曉,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美國廣播節目專訪表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能讓中國永遠保證放棄攻打臺灣,「他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引發輿論爭議。(總統府提供)
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將在10月10日揭曉,總統賴清德日前表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能讓中國永遠保證放棄攻打臺灣,「他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對此,白宮方面也作出迴應,表示川普值得配得上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且不僅一次。
賴清德總統趁着此時拍川普的馬屁是很順勢且即時的,但先不談兩岸,放眼全球,若說川普致力於「和平」,實在污辱了「和平」兩字。從二次當選就「大言不慚」的說1天就要結束烏俄戰爭,及支持正在進行中的「迦薩種族滅絕」,還退出許多國際組織,比如巴黎氣候協定,並對盟友發動關稅貿易戰。
「烏俄戰爭」及「以哈戰爭」雖不是川普任內所發動,但川普就任好幾個月,這兩場戰爭尚未結束,對比歐巴馬總統增進國際外交和人民之間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諾貝爾委員會尤其強調他的無核世界理念和他爲此所做的工作,這兩位總統在全球對「和平」的貢獻,簡直有「雲泥之別」。
而臺海兩岸之間的問題,也絕非「相信川普」、「保證和平」可以獲得解決。2024總統大選前夕,馬英九前總統拋出「相信習近平」言論,馬前總統反覆強調,他8年任內臺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馬總統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與民主,要由人民自己決定,並強調試圖說服北京,「以武力作爲最後的手段,可能永遠也得不到臺灣。」
美國政府當然也不希望兩岸發生戰爭,如果川普可以因臺海不打仗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那艾森豪以降的美國總統,豈非人人能得獎?
海峽兩岸不發生戰爭的三個紅線,也是《反分裂國家法》的三點:
1.臺灣獨立,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裂出去
2.發生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
3.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美國AIT及國務院上個月拋出「臺灣地位未定論」基本上就是接近紅線的言論,而美國政府想方設法將臺積電製程技術挪移,也是擔心海峽兩岸戰爭機率大於和平。
我們當然知道美國人以其自身利益爲最高訴求,川普政府更是。川普政府每一步都是爲了可能發生戰爭而做「賽前練習」,龍應臺前部長說的好,除了「兵推」更要「和平推」。
北京曾在陳水扁總統上任後說道「聽其言,觀其行」,不是聽你說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
而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就可以最起碼守住三紅線,不獨才能不武。美國不可能「保證」「永遠」兩岸和平,畢竟美國的劣跡斑斑,唯有兩岸互遞橄欖枝,纔有望走向和平。「和平」說的很廉價,事實成本不低,若需依靠大國「保證」,不僅是「綏靖主義」也是「緣木求魚」,更是將《中華民國憲法》視作災難的賴清德總統值得深思的議題,若執政的民進黨能從此拋棄《臺獨黨綱》亦即放棄臺獨建國思想,也許賴清德拿一座和平獎更具意義。
(作者爲金融分析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