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川普的諾獎夢 賴清德表錯情(張鈞凱)
賴清德總統接受美國保守派廣播節目提到,「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引發輿論爭議。(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接受美國廣播節目專訪時提到,「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白宮對此做出迴應,稱川普值得多次諾貝爾和平獎肯定。
事實上,川普對諾貝爾和平獎的慾望,從來毫不掩藏。日前他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時,便公開喊話自己應該得到該獎項。但諷刺的是,川普演講中細數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卻無不站在美國中心主義的立場,沒有看到包括迦薩在內受戰火迫害人民的悲劇,充分體現了川普內心深處的霸權思維。
賴清德刻意選在美國節目專訪時,藉諾貝爾和平獎捧了川普一把,看了真是令人搖頭無語。此舉顯然是對川普的迎合奉承,而且把臺海和平寄望於美國馳援,難道不是一種自我矮化?今年1月下旬,南韓共同民主黨向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推薦美國總統川普爲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便在國內挨批爲討好川普。如今賴清德的說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儘管諾貝爾和平獎經常爲人詬病,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和目的,但南韓唯一獲得該獎肯定的前總統金大中,確實致力於兩韓的和平與和解,不只有功於民族,亦有益於東亞的穩定。換言之,今日臺海當然可以擺脫西方賦予的「火藥庫」形象,成爲世界安定和平的指標,唯一之道不是挑釁引戰、召喚美軍,而是回到憲法一中與民族共同體的歷史與現實,拔除兩岸的戰爭引信,從和解走向和平共融。若能實現,兩岸當局都是諾貝爾和平獎的不二人選。
對川普而言,其對諾貝爾和平獎念茲在茲固然是事實,但他若要以臺海做爲奪獎的墊腳石,以其渾然天成的商人性格,又何必捨近求遠呢?中美之間有三個聯合公報爲基礎,「一中」便是政治互信之所在。川普曾在今年5月雙方談判後,親口表態「對和平與統一非常有利」。臺灣問題既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課題,促成兩岸和平統一,纔是川普拿下諾貝爾和平獎的正道與捷徑,對中美兩國關係發展更是利大於弊。
賴清德對川普的「獻策」,恐怕是短視近利,只看到美國操弄臺灣牌的表象,卻沒看到中美關係與兩岸問題的本質。賴清德「零日攻擊」式的邏輯,宛如是對華府「勇武派」博明等人鸚鵡學舌,有意將臺灣打造爲替美國犧牲的「沸騰護城河」,預設兩岸終將一戰,坐等美國派兵援助,既能「保臺」,又給了川普贏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大利基。
然而,如此貽笑大方的「建議」根本是表錯情、會錯意。川普不需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他真要想拿獎,關鍵對象是在北京,而不在臺北。臺灣問題早已放上了中美談判桌,完全可以用政治溝通解決,不知爲何民進黨政府仍在做着「和平臺獨」的大夢?賴清德實應收回他給川普的「諾獎方案」,不只昧於現實,更讓臺灣自我附庸難以自拔,體現了賴政府「跪美」的悲哀。
(作者爲原鄉人文化工作室執行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