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跨國企業爲何繼續投資大陸?(鄭清和)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40多位外資企業負責人和商會代表。(新華社)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28日在北京會見了40餘名外資企業高管和商協會代表。稍早前,蘋果、高通、三星電子等80多位跨國企業高層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這一會議被認爲是大陸對外詮釋政策、吸引外資的重要管道。在全球關稅戰一觸即發,尤其是美國加大對華投資審查的背景下,此次有750多名外方代表,特別是近30家跨國美企赴華參會,顯示大陸市場對跨國企業和國際資本的吸引力。

商業投資都是長期性的理性行爲。國際大公司爲何願意繼續下注大陸?筆者認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大陸作爲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具有巨大投資與消費潛力,對投資者有天然吸引力。比如早前謠傳「撤離大陸」的沃爾瑪,其2025財年在大陸的年度淨銷售額高達203億美元。一家被傳要「閉店撤離」的公司收入都如此可觀,更勿論其他。高通和英特爾的大陸市場營收分別佔其全球營收的2/3和1/4,特斯拉去年在大陸賣了超65.7萬臺,在其全球銷量下滑之下,在陸銷量卻逆勢增長8.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陸不僅要繼續實施去年推出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還要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大陸高官稱,今年中央財政將拿出真金白銀,供需兩側發力促消費。在政策的帶動下,今年1—2月大陸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0%、5.9%,智能消費設備製造行業的利潤更是增長了125.5%。

其次,在川普對貿易伙伴頻頻祭出關稅武器的當下,美國的貿易伙伴們紛紛加強與其他經貿夥伴的聯繫,跨國企業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川普本月26日在白宮簽署公告,宣告自4月3日起,對進口美國的汽車加徵25%關稅。隨即,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官員27日開始訪問大陸,法新社稱,歐盟希望此訪有助於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下改善歐盟與大陸的關係。日本也在重新思考與大陸的關係。22日舉行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上,雙方達成了20項共識,涵括多個領域的對話及合作。上月訪問大陸的日本經濟界代表團規模更是創了新高,多達230名代表參加。

還要很重要的一點是,世界正要走入人工智慧時代,今年DeepSeek的火爆是大陸人工智慧快速成長的一個縮影。大陸愈趨尖端的技術和龐大的數據量,讓其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投資地和合作方。去年以來,已有多家頭部跨國藥企表示要在大陸建設及啓用新的創新研發中心。武田製藥董事長衛博科日前在大陸參會時談到,在很多地方,可能數據都是割裂的。但是在大陸,數據非常多且質量也很高。這讓大陸在發展AI醫療方面,有着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優勢。

當然,大陸一直堅持的擴大開放政策也讓跨國企業可以安心在華投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現在,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已經從最早的190項縮減到20多項,製造業領域更已「清零」。

在多方面因素的加持下,最近,不少外資企業加大了在華投資。一週前,跨國藥企阿斯特捷利康宣佈25億美元投資計劃,在北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太古集團旗下的廈門太古發動機服務有限公司也在廈門投資1億美元,用於擴建工廠和新技術開發。根據華南美國商會的報告,有76%受訪企業計劃在大陸進行再投資,6%企業未來一年再投資的預算超過2.5億美元。(作者爲大陸資深時政評論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