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中美經貿難分手(鄭清和)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左方者)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右方者),在日內瓦與中國大陸代表完成2天的關門會談後,向外表美國與大陸互降關稅的協議。(圖/美聯社)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將大幅暫緩對彼此商品加徵的關稅90天,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45%的關稅將在5月14日前下調至30%,中國對美國產品加徵的125%關稅則將降至10%。自美國4月初面向全球挑起關稅戰以來,世界經貿面臨巨大沖擊,而中美的會談進展無疑具有緩和效果,這既利好中美雙方,亦爲其他經濟體接下來的對美談判提供參考。
客觀而言,中美達成的聯合聲明在兩方面超預期。一是速度超預期。不少中美關係觀察人士將中美經貿談判視爲「持久戰」,對日內瓦會談達成協議的預期並不高,更多從接觸、試探的層面預判今次會談。此外,諸如日本等國對美談判進程反覆拉鋸,對美博弈的難度衆所周知。因此,中美通過首次會談便能達成共識,在當下的確稱得上較快速度。
二是條件超預期。今次會談結果顯示,美國在此番面向全球的關稅戰中,對華僅徵收了和大部分國家類似的10%的基準關稅,並且中美條款完全對等。此前,英國是第一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作爲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並未逃掉美國加徵的10%的基準關稅,同時對美做出了不小讓步,包括承諾提供50億美元的市場準入。兩相比較,可知今次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的含金量。當然,美國仍保留了在4月之前對華加徵的單邊關稅,中國也保留了相關反制措施,雙方仍需通過後續談判進行磋商。
中美今次之所以能迅速達成共識,根本原因是中美經貿的深度關聯,關鍵原因則是中方對美國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展開堅決反制。2024年,中美貿易額達到6882.8億美元,克服多重干擾逆勢增長3.7%。中國美國商會今年初發布的《2025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53%的在華美資企業計劃在2025年增加投資,48%的在華美企把中國視爲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美國發起對華關稅戰,不僅引發全球經貿、金融市場震盪,更將推高美國進口商品成本和通脹預期,其惡果最終將由美國企業和民衆承受。
不過,今次會談結果表明,即便是四處挑起關稅戰的川普政府,也無法承受中美經貿分手的局面。在中方堅決反制美國、雙邊關稅漲幅高企之後,美方不斷釋出要和中方回到談判桌的信號,甚至川普本人亦數次出面對華喊話。事實上,中美日內瓦會談能超預期達成,與美國對華磋商的主動、急迫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中美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明確雙方牽頭人,就各自關切的經貿問題開展進一步的磋商。這意味着接下來中美仍將繼續經貿與關稅談判。但是,鑑於川普政府的行事風格,各方對此應抱有合理預期,進退反覆皆有可能。中美之間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分歧依然存在,不可能通過一兩次會談就消弭分歧,而是需要長期的思想與行動準備。無論如何,日內瓦會談爲中美經貿磋商提供了一個好開場,也讓緊繃的世界短暫鬆口氣。(作者爲大陸資深時政評論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