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中美經貿破冰會談爲何在瑞士?(劉越)

中美貿易會談10日在瑞士登場,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右)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左)在關稅戰後首度面對面會晤。(路透)

5月9日至12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訪問瑞士,並於週末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日內瓦舉行高級別經貿會談。這是繼年初大陸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川普就職典禮以來,雙方首次正式互動。此次「破冰」會談釋放出重要信號,表明中美在激烈的關稅摩擦後嘗試以對話方式「降溫」。根據會後聯合聲明,此番談判成果豐碩,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及具體的初步解決方案,並計劃接着在中國、美國,或「雙方商定的第三國」舉行定期和不定期工作磋商。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再次扮演了「國際調停人」的角色,努力「撮合」了此番中美會晤,得到了兩個大國的一致感謝。而聯合聲明中強調的「第三國」談判地點,很有可能繼續是瑞士。

瑞士爲何能在中美之間成功搭建對話橋樑?首先,這個小國因其「中立國」身分而在國際舞臺上享有獨特地位。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正式確認其「永久中立」以來,瑞士便以「平衡外交」著稱。一戰、二戰乃至冷戰時期,瑞士始終堅持不結盟,遠離軍事衝突,同時積極參與人道救援與國際調解。在此次中美貿易磋商中,瑞士作爲東道國,亦重申恪守中立立場,確保不偏不倚。值得一提的是日內瓦這座城市,它被譽爲「國際大會堂」,不僅是聯合國歐洲總部所在地,還雲集了世界貿易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諸多國際機構,天然具備全球對話的「軟環境」。

其次,瑞士爲此次會談鋪設了周密的外交路線圖。上月,瑞士聯邦政府三大要員分別訪華與訪美:外交部長卡西斯赴北京與王毅會談,強調多邊主義立場;經濟部長帕爾莫蘭與總統蘇特則前往美國,謀求在高關稅壓力下爲瑞士出口企業爭取談判空間。這些幾乎同時進行的外事活動看似巧合,實則精心安排。這是瑞士在全球經貿秩序受挫的大背景下「主動出擊」之舉,既是爲了維護本國利益,也是爲了通過「斡旋者」的角色穩定中美關係,從根源上遏制全球貿易失序的風險。

第三,中瑞之間的傳統友好關係爲瑞士提供了斡旋基礎。瑞士沒有殖民史的和平形象使其在中國公衆眼中自帶「濾鏡」。自1950年瑞士成爲最早一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以來,雙方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瑞士不僅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還早在2013年便與中國簽署了自貿協定——這是中國與歐洲大陸國家和全球經濟前20強國家簽署的首個雙邊自貿協定。去年9月,中瑞啓動自貿協定升級談判,旨在擴大合作。今年4月美國正式發動「關稅戰」後,中瑞官員多次互動,達成了捍衛「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反對「零和博弈」的共識。2025年恰逢中瑞建交75週年,雙方通過「文化和旅遊年」等系列交流活動進一步深化人文聯繫。這些在中瑞之間營造了得天獨厚的外交氛圍。

第四,瑞士與美國的政治、經濟紐帶也爲其調停身分提供了實際「槓桿」。瑞士長期擔任美國在伊朗的「保護國」,扮演美伊之間的「信使」角色。這種外交信任度使其成爲美國眼中可以依賴的「中立聯繫人」。與此同時,瑞士是美國第七大投資來源國,其企業在美國僱傭員工逾50萬人,平均薪資位居前列。其中羅氏與諾華等醫藥巨頭在美國的計劃投資額高達750億美元,無疑爲瑞士提供了一張對美溝通的關鍵「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蘇特在4月9日與川普進行了25分鐘通話,她是爲數不多與川普直接通話的國家元首之一。這表明瑞士不僅已具備議題影響力,也已在美方確立溝通渠道。

然而,瑞士並非單純的「和事佬」,它在中美之間穿梭,顯然也在爲本國爭取利益。首先,瑞士希望通過這場會談在對美貿易談判中贏得更多籌碼。美國目前對瑞士徵收10%的關稅,並計劃將稅率上調至31%,這給以出口爲導向的瑞士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造成了巨大壓力。瑞士高層此次訪美,目標之一即爲進入美國優先談判的國家名單。事實證明,瑞士已達成初步成果:美國將其納入解決關稅問題的15國優先協商小組。

更爲重要的是,瑞士早已瞄準中國這個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中國是瑞士第三大貿易伙伴,瑞中自貿協定生效十年來,瑞士企業享受了實實在在的稅收優惠。2024年,中瑞貿易額達627.8億美元,同比增長5.5%。其中,中國對瑞士出口74.6億美元,從瑞士進口553.2億美元。除黃金外,瑞士在高端機械、化工醫藥、光學儀器、醫療設備和鐘錶等領域與中國高度互補。而中國在紡織品、機電產品、化工原料、玩具、體育器材和皮革製品等領域滿足瑞士市場需求。雙方還建立了穩定的金融對話機制。瑞士銀行、瑞士蘇黎世州銀行、豐泰保險公司、蘇黎世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等多家瑞士金融機構在中國設點。

如今,美國與中國持續疏離,對瑞士而言卻是「趁虛而入」的良機。作爲歐陸少數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瑞士正力爭通過第二輪協定談判,進一步拓寬市場份額、鞏固先發優勢。中美能否藉此次「破冰」會談爲動盪的國際經貿關係注入確定性,尚待觀察。不過,瑞士「以小搏大」、靈活務實的外交藝術,再次證明它在國際社會中不可小覷,也讓這個面臨被邊緣化風險的中立小國重返聚光燈下。(作者爲愛丁堡大學博士、瑞士華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