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問題註定在美中關稅談判桌上(劉性仁)

美國總統川普的「統一」言論,引發疑慮。(路透)

臺灣或許會很沮喪,都已經設法在第一輪爭取與美談判,但還是無法達到目的。有沒有派出最適合的談判代表?是臺灣需要檢討的;談判的整體策略也是可以檢討的;對臺灣而言,美國不僅是經濟的重要夥伴,更是安全保障的仰賴對象。而中美近期關稅談判進展,有個圓滿的結果,臺灣也應樂觀其成;畢竟中美關係好轉回溫,回到制度化協商軌道中,臺灣也不必被迫選邊站;但臺灣民衆對美疑慮加深,這是不爭的事實,臺灣民衆自然會懷疑美國是否真會對臺出手相助,特別是在川普又提出和平統一說,恐怕疑美論者會越來越多,但美國當局顯然不會顧及臺灣民衆的感受。

就連賴清德在接受日本專訪中表示川普提高關稅的真正目的是振興美國製造業,「關稅只是達成這些目標的手段」而已。足見賴清德對美也是產生疑慮,但賴清德隱晦式的提法,也顧全對美的面子。

中美關稅大戰休兵,川普還預告週末可能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賴清德總統才把中國大陸定義爲「境外敵對勢力」、認同「脫中入北」,兩岸劍拔弩張,結果川普如今急轉彎甩尾,還拋出「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變化球,川普不尷尬,尷尬的就是賴清德,眼下520迫近,賴清德自然可以表達和平破冰的論調。

當美中貿易大戰成功對話,兩國發布聯合聲明,白宮指出,美中14日起暫緩報復性關稅90天,各自調降115%關稅。川普在白宮記者會更語出驚人表示,中國大陸同意取消所有的非貨幣壁壘,「他們已同意全面開放中國,我認爲這對中國將是極好的,對我們也是極好的,這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中美手牽手就算了,川普「統一與和平」引發熱烈討論。美國國務院澄清,美國對臺政策不變,川普的發言明顯是「針對美中貿易關係」;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也隨之表示,美國國務院已經澄清,川普的發言是說明美中貿易關係,無涉臺灣。美中貿易談判未觸及臺灣相關議題;政府面對整體國際經貿變局,執政團隊會以確保國家利益和經濟穩定發展爲前提,持續掌握情勢並穩健應對挑戰,請國人放心。

那麼,對臺灣的啓示則是利益與實力纔是真正的硬道理,談判還是要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臺灣方面應有所深思,一味的對抗大陸並非好的方法,談判說明實力夠也不用跪,實力不夠再跪也沒用,臺灣真的應當有所啓發纔是。

賴政府該檢討的是,賴清德的人事安排並非是適得其所,尤其財經團隊組成,全憑賴清德一己意志,在同溫層小圈圈裡找人。這些號稱來自民間的官員,並未比技術官僚更接地氣,反而被放入一個彼此無法對話、也無法發揮整體戰力的結構裡,財經部會各自爲政、失去整合動能;整個賴政府的思考模式單一而缺乏創意,光憑着意識形態和認同來酬庸是不行的。

因此,雖然臺海和平與穩定是美國長久利益,美方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並期待兩岸分歧以不受脅迫、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但中美關稅談判是必然的,臺灣問題註定成爲談判議題,隨時都有可能成爲談判下的犧牲品,因此賴政府應當仔細思考。(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